黔ICP备2020010051号
黔南5个项目被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来源:
黔浪网
快旅资讯
近日,贵州省文化厅公布《2018—2020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推荐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结果》。有46个项目拟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项目拟推荐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日,贵州省文化厅公布《2018—2020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推荐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结果》。有46个项目拟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项目拟推荐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黔南有5个项目获得2018-2020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人民政府(水族马尾绣)
一根普普通通的马尾,在秀娘们手中,化腐朽为神奇,有一种刺绣不太一般。在贵州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这种刺绣以马尾毛做刺绣主材料,称作“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弥漫着古老与神秘的气息,它粗犷中凝聚着温柔,神奇的缠丝马尾,这是一种原生的传承,是一种古老文明的文化再现,它与贵州各民族非物质遗产共同展现出了多彩的贵州印象。
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刺绣艺术的活化石"----三都中和马尾绣,堪称世界一绝。三都中和镇是水族马尾绣刺绣的中心,1995年被黔南州命名为"水族马尾绣艺术品之乡",2006年1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3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技艺》传承基地”
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人民政府(毛南族猴鼓舞)
原生态舞蹈毛南族打猴鼓舞,分为男子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三种表演形式,共分猴王出世、猴子敲桩、猴火引路三段,据祖辈流传推算,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植根民间沃土的毛南族打猴鼓舞,表现了毛南人继承先人遗志,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毛南人民创造传承的活态文化记忆。
2008年,毛南族打猴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卡蒲毛南族乡分别在2005年、2010年,被黔南州文广新局和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猴鼓舞艺术之乡”。
为弘扬毛南族民间文化,近年来,平塘县人民政府投资500万元在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修建毛南民族风情园,设置陈列馆和表演场。对卡蒲毛南族乡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辖区,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毛南文化旅游发展项目23个,建成4个毛南文化广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
瓮安县猴场镇人民政府(草塘火龙)
草塘火龙分为头、身、尾三部分,其扎制的形式为草塘所特有,加上以特制的烟花“嘘”,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寄托草塘人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接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表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初九至十五,有出龙、玩龙和化龙三个阶段。在这段时间内,草塘可谓是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观看龙灯。
草塘火龙是瓮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在草塘周边各村寨,如陈家湾、下司、新川、甘巴寨等,但主要以草塘四大街为主。
龙里县洗马镇人民政府(平坡苗族农民画)
平坡苗族农民画在当地又被称为“苗画”,承袭苗族图案文化的艺术语言,造型夸张、色彩瑰丽,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是用苗族图案讲述苗家生产、生活以及人生向往的多彩画卷,被业内人士誉为东方的“马蒂斯”和“毕加索”。
平坡苗族农民画源于自然,纯真质朴,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品。这是一种独特的美术作品:放牧归来、田间耕作、苗乡风情……。潇洒恣肆,生机盎然,于质朴中展现精巧,于原始中渗透着现代气息。
2006年,平坡村被确定为“龙里县民族文化创作基地”,农民画从普及走向提升,一些农民画家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风格,逐渐走向装饰画的道路。近年来,平坡苗族农民画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化推进已是一种趋势。
独山县下司镇人民政府(花灯艺术)
独山花灯,亦称南路花灯,属贵州花灯的四大流派之一。它发源于独山,流行黔南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是黔南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也是黔南各族人民培植的一朵土色土香的山花。
独山花灯源于“社”的祭礼活动,它以灯戏兼容的独特风格,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优美的舞姿与曲调闻名于世,是独山人特殊的生活方式、民族个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习性“活”的显现,展现了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独山人达观与进取的精神。
独山下司群众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每逢佳节,演花灯、跳愿灯、唱吃酒歌、耍龙舞狮……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尤其是花灯,历史悠久,是贵州南派花灯的发祥地,有着鲜明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来源:微微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