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贵州l雷山:白云深处有人家 “柳暗花明”乌东村
来源:
黔浪网
快旅资讯
乌东村,因属于居苗族聚居地,故也叫做乌东苗寨,是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一个行政村,距离县城20公里,距离雷公山旅游公路1.5公里。
大都市是耀眼的,它有鳞次栉比的楼宇,有流光溢彩的霓虹,有热火朝天的夜市,却唯独没有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因此,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了大半年后,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市区,逃离喧嚣,去寻找那种“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感觉。
乌东村,因属于居苗族聚居地,故也叫做乌东苗寨,是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一个行政村,距离县城20公里,距离雷公山旅游公路1.5公里。乌东苗寨坐落在雷公山半山腰,海拔1300米,东邻方祥的毛坪、格头、雀鸟村,西抵虎羊、白岩、羊苟村,北接西江镇的脚尧村。
南与大塘乡的高岩、交腊两村接壤,位于雷山县城东部,距离县城20公里,距雷公山旅游公路仅1.5公里,旅游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山腰的谷地内、群山环抱、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2.4℃,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宜人,是您盛夏避暑的理想旅游圣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唐朝杜牧描写深山村落满山红叶,秋色如画的优美环境的诗歌。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乌东苗寨坐落在雷公山西麓的山谷中,海拔1500多米,在寨中翘首可见矗立于云遮雾绕之中的雷公山顶峰。其优美的环境正如杜牧诗中的意境一般。
乌东苗寨共104户532人,全系苗族。有杨、潘、李、龙、万、姜、侯、赵、金等9个姓氏。因不是一个宗族,9个姓氏之间可以自由通婚。因此,乌东苗寨同姓氏是宗族,不同姓氏之间便成了亲戚,人与人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融洽。
乌东苗寨何以有9个姓氏之多?据寨上一些老人说,在乌东居住的各姓族人,有的已居住五辈人,有的已居住七辈人,时间最久者已有十几辈人了。按较可靠的说法,最初居住于此地的是在清雍正年间张广泗征苗时,为躲避杀戮而逃匿到这里的。后来是咸丰同治年间清兵镇压苗民起义时避居于此的。还有部分是在灾荒年成无法生活而到此处求生的。
乌东苗寨的传说
乌东村的水源非常丰富,从雷公山深谷中流下的两条溪流在这里合二为一,流经巴拉河汇入清水江。据传说,从左边流来的是公河,从右边流来的是母河,两河汇交于村下,形成一个深绿的小潭。苗族美女仰阿莎,传说就是在公母河的汇集处小潭中出生的。“仰阿莎”苗语意为在冷水潭中出生的姑娘。仰阿莎长大后,婀娜多姿,漂亮无比。那时天下只有太阳和月亮两个后生。乌云去替太阳说媒,让仰阿莎嫁给太阳。
太阳娶了仰阿莎后,不珍惜夫妻感情,整天从东往西奔波,仰阿莎很伤心。她看到月亮敦厚勤劳,就对月亮产生了爱慕之心,于是便与月亮私奔了。这一优美的民间传说从乌东那里传遍了雷山村村寨寨,如今许多人还在唱着仰阿莎的故事歌。后来,乌东的村民们在两河谷中倚山傍溪建起了幢幢吊脚木楼,形成了山清水秀,自然古朴,环境幽美的苗寨。
正因为水好,淘滤蕨根不愁水源,所以寨民的先人们选择了这里安家落户。如今,乌东人民早已告别了以蕨根为粮的年代。在70年代末就通了公路。当其他村寨还在点煤油灯时,他们早已利用村边的水力资源点上了电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这里的村民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乌东的民俗具有苗族特色,传统节日主要有苗年节、吃新节、鼓藏节和春节。过苗年分小年和大年之分,小年一般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以前的卯日,即农历10月3-15日,这一节日也称为"放牛节",从这一天起就可以放牛上坡,直到开春耕种才能赶回家;大年一般是每年农历十二月以前的卯日,是乌东一年当中最隆重、热闹的节日。
除了传统的唱苗歌、跳芦笙外,还举行文体活动。吃新节一般是每年农历六月初五后的第一个卯日,"鼓藏节"每十二年过一次,即卯年的农历十月初五后的第一个卯日,主要是为了祭祀祖先,节日气氛浓厚。
2005年以后,乌东村被列入“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0个试点村”之一。2008年,乌东苗寨被中国国土经济协会列入“中国经典村落景观”之一。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乌东的建设,整合资源大力建设新乌东。乌东村民也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大量饲养小香羊,稻田养鱼,开辟荒山种植茶叶,发展红珊瑚、罗马菜、苦苣等特色蔬菜。这些特色蔬菜销路很好,在香港澳门的农贸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青睐。
来源:秀美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