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南京邮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期学员走进“黔·视界”非遗文化周
来源:
黔浪网
快旅资讯
此次活动将古老的非遗文化融入到现代科技中,通过精心策划,呈现出一场全方位感官的非遗盛宴。
怀着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憧憬,来自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寻访黔州文脉,提振文化自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志华及辅导员王培的带领下,2018年8月2日下午来到了贵阳市云岩区未来方舟戏台广场,观赏蕴含着少数民族瑰宝的“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周”,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期工作。
“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周”
方舟戏台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开幕式伊始,精彩的特色民族演出顿时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从布依族的花包舞到侗族的芦笙舞,从大山深处的歌舞升平到世界舞台上的“百族争鸣”,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揭开了贵州丰富非遗文化资源的冰山一角。开幕式第一项议程是由中共云岩区委副书记沈兵做开幕词,他在发言中提到:“我们郑重承诺:一定会大胆探索,认真实践,用最精彩的演出,最精美的产品,最热情的态度,最诚挚的服务,全力办好此次非遗文化盛会,展现贵州非遗风采。”相信贵州非遗文化一定能成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力臂助。
“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周”开幕式
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表演
紧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火炬接力手英姿飒爽的身影,他们带着点亮贵州非遗文化的火种,从古朴雄伟的文昌阁来到“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周开幕式”的现场,点亮方舟戏台上的火种,寓意贵州非遗文化将熠熠生辉。火炬接力仪式结束后,主办方邀请了数位非遗匠人上台进行黔•视界非遗文化传播大使授牌仪式,王启萍、杨光宾、罗守全、王兴武等非遗传承人受邀登场。
黔•视界非遗文化传播大使授牌仪式
黔•视界非遗文化传播大使代表人物杨光宾、王兴武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们了解到本次非遗文化展览与常规展览不同,此次活动将古老的非遗文化融入到现代科技中,通过精心策划,呈现出一场全方位感官的非遗盛宴。场馆分为3D错觉及摄影展馆、文创优品馆、互动体验馆、非遗直播间、光影视界馆、传统民俗文化展示馆和VR技术体验馆,其中大多数场馆都是首次亮相艺术周,以民族文化传承、趣味互动体验、非遗发展数字展示为主要形式,力争在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不同凡响的体验。七大主题馆中的非遗项目超过200个,另外还有40余名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知名非遗传承人来到现场,与市民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故事。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来到了传统民俗文化展示馆。里面陈列的蜡染、刺绣等民族特色展览品无一不在诉说着贵州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统民俗博物馆内展品
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贵阳市民对贵州非遗文化传承保护问题的了解情况,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分组合作,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访了前来参观的观众们。
队员开展问卷调查
问卷旨在了解观众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非遗文化发展的看法,为之后参与贵阳市文化局座谈提供有力的材料依据。
“非遗之光,华彩绽放”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践团队参加了“黔·视界非遗文化艺术周主题论坛”。
“黔·视界非遗文化艺术周主题论坛”座谈会
“非遗之光,华彩绽放”——黔·视界非遗文化艺术周主题论坛于贵阳市云岩区未来方舟鸣锣开场,该论坛是“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周”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论坛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任副主任龙佑铭主持。论坛上,非遗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聚集一堂,共同论道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未来。团队成员们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听取专家学者观点,会后共同畅谈非遗文化的传播传承之道。
“多彩文化应该依托于民族特色,关注非物质遗产文化、非精英的百姓生活的样法”,现任贵州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顾久先生第一个发言。他谈到了孔子的大同之道,“大道之行,不惟公于人类,而且公于物类”,他还说,贵州非遗文化散发童年时代家园式的魅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余未人先生着重为我们谈到了传承人是非遗文化的基石、民间文化是非遗文化的基础,传承的背后是满满的艰辛。接下来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传播中心主任朱伟华主任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注重活态传承,它是传承人身上的一种技艺,正是因为这种传承才让她发现了众多文化瑰宝。贵州省文化厅黎盛翔副厅长坦言非常感谢专家学者的重视与努力,也会听取余先生的意见,着手普及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活态传承,需要投入大量感情,在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全社会已经投入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中。作为青年人,我们理应当仁不让地去发扬,更重要的是在保存原有基因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时代的创新,在拥有新技术、新工艺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去看待未来。那些真正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会被弄丢的”。
“每一件银饰都在讲诉一段苗族的历史”
杨光宾,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人。苗族银饰制作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杨光宾先生
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杨光宾被授予非遗文化传播大使称号
队员采访杨光宾先生
“银饰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于它的观赏价值,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银饰还有辟邪和作为女子出嫁的嫁妆的作用。”杨先生说道。银饰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族银饰。银饰上的图案是每个民族、支脉的图腾,是每个民族的象征,代代相传。由于对银饰的大量需求,苗族银匠业曾经极为兴旺发达。谈到银饰文化推广中遇到的困难时,杨先生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受人民公社影响,私人加工银饰大受打压。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为谋生外出打工,无人继承技艺。一直到2007年,银饰文化得到政府认可,受到了保护,情况才渐渐好转。”为了让传统文化传承不断,发扬光大,杨先生认为政府的支持尤为重要,“保障传承人的生计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一心投入到文化的传承中去。”在采访的最后,杨先生给出文化创新的一点建议,他说:“在保留民族形态的原则上,要兼容并蓄,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才能给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队员与杨光宾合照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浮,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文化底蕴可见一斑。作为新时代引领时代潮流的青年,我们理应担起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重任,让新中国彰显“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的文化气象。
实践团于未来方舟处合影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