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重走苗疆走廊”文化旅游宣传活动走进镇远
来源:
黔浪网
快旅资讯
苗疆走廊被誉为“600年前的高速公路”, 湖广经贵州通往云南,仅是维系内地与西南边陲往来的主要交通命脉,并且也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地区政治版图的变化。
8月29日,“重走苗疆走廊”文化旅游宣传活动来到第三站——名城镇远。
以知名专家学者、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近50人的考察队走进名城镇远,拨开历史迷雾,系统考察了镇远县苗疆走廊历史、古城文化遗迹及古村落,通过深度讨论交流,为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献力。
苗疆走廊被誉为“600年前的高速公路”, 湖广经贵州通往云南,仅是维系内地与西南边陲往来的主要交通命脉,并且也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地区政治版图的变化。走廊在镇远境内达10余公里,如今的古城府卫、码头、青石巷道和青龙洞古建筑群都是这条百年风雨路的见证者。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镇远曾是西南大都会,顺着“苗疆走廊”,形形色色的人都聚集在镇远,这里的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
沿着镇远汉族民居独有的“歪门斜道”,考察团顺着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漫步于这座被山河包裹的古城,参观了镇远古城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陈列了古城的发展、民族风情、民族节日、民居撷萃等,让考察团兴趣十足,不时询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古城被?阳河一分为二,以前没有那么多桥,都是靠船只相互运送货物和沟通联系的,家家户户都有船只,因而这里水运发达,被誉为“中国威尼斯”,这里的码头也因此兴盛。参观了镇远多处码头后,导游告诉考察团:镇远有渡口十来处,如永安渡、杨柳湾渡、下坪渡等。这种渡口,多是人渡。明清时期,在镇远这3.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码头达20余个。如今卫城垣最完好的古代军事码头,现已经成为人们水上便道,几个末代摆渡人仍撑着一叶木舟,默默地迎送过河的人们,成了一道道城市人文风景。
阳光下,祝圣桥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与山壁上的青龙洞古建筑群遥相呼应。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整座建筑群由祝圣桥、中元禅院、万寿宫、青龙洞、紫阳书院、香炉岩、令公庙、东山寺八个部分组成,大小计40栋单体建筑,依山而立,贴壁凌空,具有山地建筑特点。
考察队顺着狭窄的阶梯起伏于青龙洞古建筑群,一路上对这峭壁悬崖上的“西南悬空寺”的惊叹声络绎不绝。大家都纷纷用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片构思奇巧的绝壁阁楼洞天。
位于石屏山上的古长城
下午,考察队来到距离镇远古城东北三十公里,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肖家大院。
肖家大院又名肖百万故居,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以卫所为单位,将军队布防在全国各地,三分守护、七分屯种。镇远为黔滇咽喉西南锁钥。肖家就是随着卫所屯军迁到镇远江古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后裔逐渐变成了当地的农民,军屯也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村寨。
肖家大院共十院五门,经五门入十院,每院都建有主楼、厢房、绣楼,院与院之间暗道相通。整个村寨木质房屋错落有致,大部分的房屋都建造在用大石墩搭建的屋基上,院落的青石板被踩得光滑,给人一种历经沧桑感。
村寨的肖支书为考察团滔滔不绝地介绍了肖家大院的历史名人肖书障、北斗七门、村落传承历史等,完全是一部肖家大院的“百科全书”。专家团杨志强教授不禁感慨:“记忆的延续和堆积是非常重要的,像肖家大院这类明代村落,当年这条路上的屯军后代,虽大都消失了,但是他们将以往的记忆延续了下来,并且没有断裂,所以苗疆走廊是一条活态文化走廊是有道理的。”
最后,考察团与镇远县宣传部、旅发委、文广局、文物局等相关领导开展了重走苗疆走廊座谈会,就镇远旅游文化发展与传承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深度碰撞。专家团纷纷慷慨陈词,苗疆走廊规划团七颗星特聘专家王力峰建议道:“适应当下游客需求,近深一步挖掘镇远历史文化,加强对军旅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的深挖打造,让镇远的文化旅游体验感持续升级”。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石茂明说道:“镇远是黔东门户,旅游重县,具备担当苗疆走廊领头羊的优势。同时旅游要升级,关键在于融入高科技,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镇远可在这方面继续发力。”
图说·苗疆走廊上的“山海关”
镇远自古以来为水陆交通要冲,是连接中原于西南边陲的军事重镇。
卫城垣,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位于五老山下。
祝圣桥,历史上曾为湘黔滇古驿道(苗疆走廊)上的咽喉要道,必经之桥。
一水两城,(远眺镇远城)
湘黔滇古驿道(苗疆走廊),元代以来在历代驿道的基础上加以补充,逐步完善,镇远处于该古驿道的必经之地,现存的各朝代古驿道遗迹,再现了镇远辉煌的历史变迁。
将军屯古军事遗址。该古军事遗址额日语都平镇天印村金顶山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始建于1944年的镇远新大桥
阳河流域图
阳河上商贾繁忙景象
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红军长征经过镇远
镇远古城的旧貌新颜
穿越·感受千年古韵
镇远古城的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构成了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
宁静的街巷,几乎不会让人想到这曾经是山河锁钥,兵家必争之地。
茶店与酒肆,悠然如同忘了岁月变迁。千年古城列下不仅有美景、有文化的积淀、更有一种生活的美好和向往。
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
镇远古城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每一块青石板、青砖都记录着千年古城的曾经风华。
岁月能侵蚀墙壁,但不能侵蚀那种高傲的风华,抬头所见,目视之际,当年豪门大族、书香世家依稀浮现。
心居何处·自在镇远
来源:酷游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