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雪域艺术盛宴亮相筑城!2019雪巴拉姆全国巡演贵阳站圆满落幕
来源:
黔浪网
快旅资讯
藏戏作为历史悠久的地方艺术形式,承载着西藏地区人民千百年来的文化记忆,难得一见,十分震撼。
黔浪网讯 为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弘扬西藏民间传统文化,6月24日,2019雪巴拉姆全国巡演贵阳站圆满落幕。
据了解,这是继西安、兰州、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泉州、长沙之后雪巴拉姆2019全国巡演的第十站,还将在昆明、成都和重庆等共计13个城市全国巡演,活动将持续到7月9日。
开场由多彩贵州艺术团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当家节目——侗族大歌《蝉之声》。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侗族大歌,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合唱声乐,其和声优美灵秀,极具层次感,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天籁之音”。曾多次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的多彩贵州艺术团此次特地为雪巴拉姆全国巡演贵州站送上节目,通过音乐的形式实现两地民间传统文化互动交流“零距离”。
随后,身着盛装、头戴精美面具的雪巴拉姆演员们载歌载舞表演《扎西雪巴》。传统藏戏《扎西雪巴》,也叫白面具舞,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寓意喜庆好运健康长寿,是藏区传统节庆上不可或缺的重头戏。《达孜锅庄》表达了达孜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天地的敬仰,《阿里宣》展现了阿里地区人民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他们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披肩、头饰、围裙都是当地妇女一针一线的杰作。现场演员们还为观众们带来《热巴》《礼仪》等精彩绝伦的节目,从动作到服装,道具到对白,歌舞到曲调都具有浓郁的藏地生活气息,博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起源于14世纪的藏戏,最早为僧侣表演的歌舞,直到17世纪才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藏戏有雄浑的舞蹈、高亢的唱腔、缜密的表演程式,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却在唱、诵、舞、表、白、技等复杂技巧演绎下,呈现出极富感染力的戏剧效果。它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艺术,取材自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佛教经典等,是广受藏族民众喜爱的古老剧种。2009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雪民间藏戏艺术团,在藏语中被称为“雪巴拉姆”,是西藏最负盛名的藏戏团之一,属蓝面具藏戏四大流派中的觉木隆派。建团至今,“雪巴拉姆”已经过五代戏师薪火相传,第一代戏师玛义·阿旺洛追、朱琼、第二代戏师嘉央罗丹都是享誉当地的藏戏表演大师。目前雪巴拉姆年龄最大的艺人次旺老师已八十二岁高龄,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至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雪巴拉姆表演的《卓娃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白玛文巴》等传统剧目都深受喜爱。除此之外,雪巴拉姆还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藏戏艺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囊玛、堆谐等其他传统民间歌舞,为民族艺术的弘扬做出了杰出贡献。
雪巴拉姆演出队队长尼玛多吉介绍,传统藏戏是广场戏,一场完整的藏戏要演一天,从上午演到晚上,中间不停歇。热情的观众们也带着食物和茶聚集在广场上,从早看到晚,虽然精彩绝伦,却很难走出藏地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真容。此次巡演,雪巴拉姆将传统剧目进行加工,压缩为一个半小时,从广场搬到了舞台上,一经推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古老的艺术之花再度绽放,为伟大时代和鼓而舞。演出引发了在场观众极大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藏戏作为历史悠久的地方艺术形式,承载着西藏地区人民千百年来的文化记忆,难得一见,十分震撼。此次演出为内地群众了解西藏文化打开了一扇独特的大门,艺术家们通过真挚的表演展现出雪域瑰宝藏戏的深厚内涵,以艺术的语言将西藏故事带给各地观众,为西藏与内地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