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丹寨:吹响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号角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来源:
黔浪网
旅游扶贫
2018年,丹寨县继续以“三带”产业扶贫模式强力推进蓝莓、中药材、蔬菜、茶叶、黑毛猪、家禽等“六个一”产业扶贫工程,将产业项目实施精准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近年来,丹寨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州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围绕2018年实现国定标准减贫摘帽目标,丹寨县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总结成功经验,强化工作措施,以“四增到户”为总抓手,吹响“春风行动”号角,动员全县上下围绕中心、咬定目标,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全面启动 稳步推进
抓实产业扶贫。“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2018年,丹寨县继续以“三带”产业扶贫模式强力推进蓝莓、中药材、蔬菜、茶叶、黑毛猪、家禽等“六个一”产业扶贫工程,将产业项目实施精准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利用春耕生产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2018年计划新增蓝莓种植1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1.26万亩,蔬菜种植11万亩(次),新增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出栏黑毛猪12万头,出栏各类家禽110万羽。
▲排调镇甲石村茶叶基地
加快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计划到2018年6月全县新增农村“组组通”公路45.3公里,新增投资3080万元;目前正在启动前期相关工作,已将项目清单报省州审核,等待批复后立即组织实施。
▲龙泉镇塘中村加快建设”组组通”公路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全部采取县城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以岗定搬、以产定搬,鼓励跨行政区域搬迁。计划3月底前,2018年度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开工,6月底主体工程形象进度达30%以上。目前,2017年项目建设1211套安置房主体已完工,正在开展配套设施建设和室内简装修,预计5月底竣工,6月分房入住;2018年搬迁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立体工程将于3月底开工建设。
落实“三项保障”。目前,已实现全县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018年全县5.77万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参加新农合,通过实施“四重医疗保障”诊疗费用补偿均可达到90%以上;通过开展排查,全县有2个村卫生室需要建设,现已启动前期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和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完成2018年农村“危改”“三改”摸底排查工作,根据排摸情况及时制定《2018年丹寨县农村危房改造“危改”“三改”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计划》,将任务分解到乡镇、村。
▲村民在龙泉镇马寨茶园采摘春茶芽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一是加强宣传动员。充分利用赶集日、节庆日、群众会、电视、扶贫广播寨寨响、宣传标语等广泛宣传调减玉米种植,增加蓝莓、中药材、精品水果、花卉、酸系原料等高效作物的好处,在全县掀起“一减四增”农业结构调整高潮。二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围绕重点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丹寨县以绿海蓝星农业园区为平台,结合布局,整合资源,完善设施,突出重点,立足特色,着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集群化、多元化的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确保玉米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全县2018年计划通过新增蓝莓产业基地建设0.74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0.5万亩、蔬菜种植0.55万亩、精品水果0.25万亩、鲜食玉米0.2万亩、烤烟种植0.13万亩、花卉种植0.08万亩、茶叶种植0.05 万亩,直接调减玉米地2.5万亩。已落实调减玉米新增产业县级示范点1个,乡镇示范点6个,村级示范点161个。三是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和产销对接。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产业发展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在结构调整工作中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丹寨县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每个产业点均建成利益联结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已与茅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蓝莓收购协议、与昌昊金煌公司签订中药材收购协议、与广州仁德农业有限公司、丹寨县纪龙超市签订蔬菜和鲜食玉米收购协议。四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整合资金1480万元作为引领资金,重点支持玉米地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奖励补助,实行改种作物种子、苗木、农膜、农药等补助,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创办示范点;同时从切块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34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发展中药材、蔬菜、茶叶、家禽、生猪等产业。
▲兴仁镇摆泥村蓝莓基地
健全机制 力保成效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攻坚活力。继续深入推进“能力增强到户、产业增效到户、资源增多到户、政策增进到户”的“四增到户”工作举措,以“四创四破”为主抓手,激发全县脱贫攻坚活力。一是创新“三转”行动,破解“动力不足”问题。始终将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作为转变“等靠要”思想的抓手,破解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二是创优“三带模式”,破解“增收不力”的问题。以“品牌带产业”实现价值倍增,以“企业带基地”实现收益共享,以“合作社带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找准着力点破解增收不力问题。三是创立“三项工程”,破解“能力不足”的问题。实施“把村两委班子培育成产业大户、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两委班子成员、把产业大户、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的“三育”工程,确保村级组织后继有人;建立村干部报酬“基本保障+购买服务+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的“三增”机制,让村干在脱贫攻坚繁重任务中安心干、乐意干、激情干;实施“强村带弱村”工程,统筹安排49个强村与65个弱村结对抱团发展,以“三项工程”破解农村发展能力不足问题。同时,继续深化整合财政资金试点工作,发挥“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统筹使用优势,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脱贫攻坚“刀刃上”。
▲村民在扬武镇云之源食用菌产业种植大棚采收羊肚菌
扩大产业覆盖,打牢增收基础。一是充分发动群众。在2017年“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中,县产业指挥部强力调度,全县以冬瓜、西蓝花等为主的蔬菜产业和以钩藤、吊瓜、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丹寨黑猪养殖、土鸡、山鸡、蛋鸡养殖产业、泥鳅水产养殖产业、姬松茸、灵芝和食用菌等产业均产生了很好的效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今年围绕“一减四增”和实施“六个一”产业项目,共发动了全县3.5万建档立卡农户参与发展产业,使得“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的氛围更为浓烈,形势喜人。二是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全县161个村均建立了“村社联建”的合作社,并采取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合作社管理、强村带弱村、强社带弱社的方式,从财务规范、业务规范、管理规范等方面入手,使全县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三分之一以上的合作社走上发展正轨,基层经济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和凸显。三是做好产销对接。在2017年摸索建立农校对接、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机制的基础上,今年以“春风行动”为突破,县级成立的营销专班积极拓展丹寨农产品的外向度,落实好“订单”,并筹集资金建设冷库及健全储存、运输产业链,进一步打造“云上丹寨”系列农产品品牌。已与广州、贵阳等地农产品贸易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和产销联动。
▲扬武镇洋浪村冬瓜喜获丰收
聚集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充分用好国家审计署、省政府办公厅、省审计厅等单位帮扶机遇,主动加强汇报和沟通,积极谋划项目进行申报,争取更多资源、更优政策、更大资金投入丹寨脱贫攻坚。二是积极支持、配合万达集团在丹寨万达小镇实施二期工程,结合全县“一山一城两镇五园八寨”旅游发展,进一步丰富业态,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做大旅游产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三是主动对接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单位杭州市滨江区,积极探索深化农民技术培训和劳务协作,通过就业促进一批贫困户实现脱贫,积极对接探索做好农产品的杭州市场拓展,提升丹寨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充分利用落户丹寨的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平台,加大扶贫项目子基金的申报争取力度,实施更多惠及贫困群众的大项目、好项目,使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丹寨万达小镇游人如织
把握精准退出,确保攻坚质量。坚持“六个不漏”,提升脱贫质量。一是坚持进退不漏一人,确保实现零漏评、零错退、零错评,群众满意度100%,增强群众认同感。二是坚持产业不漏一户,确保脱贫攻坚产业资金项目覆盖带动所有村居和贫困户发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是坚持基础设施不漏一处,确保贫困村组组通公路、自然寨寨寨有通讯保障、户户通硬化道路,增强群众的共享感。四是坚持住房不漏一宅,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增强群众的安居感。五是坚持兜底不漏一个,着力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实行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四重医疗保障,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六是坚持扶志不漏一员,加强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扶正社会风气,增强群众的正义感。
供图/黄晓海 杨武魁 唐千光 龙永军 扬武镇
来源:云上丹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