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贵州六盘水:水城县“四个一批”让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
来源:
黔浪网
旅游扶贫
近年来,水城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群众脱贫的重要抓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连年实现跨越式井喷发展,脱贫成效明显,特别是创新推进“四个一批”旅游脱贫措施,大量提供就业岗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水城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群众脱贫的重要抓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连年实现跨越式井喷发展,脱贫成效明显,特别是创新推进“四个一批”旅游脱贫措施,大量提供就业岗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景区建设安排务工带动一批。野玉海景区、百车河景区、米箩景区、北盘江景区等全县各景区各工程项目建设期间,业主单位优先向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主动吸纳贫困户参与施工。驾驶、泥水、装修、水电等岗位薪酬达200-300元/天,小工岗位薪酬80-120元/天。如勺米镇果泥普村沙坝组贫困户姚老三,在海坪彝族小镇建设工地做小工,2017年年收入达1.5万元。
二、“三变”入股旅游经营性项目受益一批。积极动员群众以土地、房屋等作为资本,入股景区建设,参与景区经营。如海坪彝族小镇搬迁贫困户赵音写,以空闲房屋入股,交给景区平台公司开设特色商品店。产生效益前每月保底收入248元房租,产生效益后按实际赢利分红。另外,公司还优先解决赵音写家一名成员就业,每月报酬不低于1500元。
三、旅游企业安排就业解决一批。各景区运营积极开辟驾驶、保洁、保安、讲解、服务、护林、表演等岗位直接解决贫困户就业。野玉海景区目前已解决555名贫困户就业,月保底收入1500元,有技术含量的岗位月收入可达3000元。同时为在景区自谋职业的贫困群众积极提供场地、门面、租金等优惠政策,支持他们自主创业搞好经营。如玉舍镇前进村新寨组贫困户尹成发,易地搬迁到海坪彝族小镇,依托管委会提供的摊位,向游客出售烤洋芋鸡蛋等,仅该项年收入达1.5万余元。
四、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发展一批。鼓励贫困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等,自主创业,吸纳就业。如米箩镇倮么村源莱农家乐,依托米箩农旅一体化景区,年经营额可达50万元。雇佣3名贫困户作为服务员,月收入1500-2000元,每年向周边贫困农户采购蔬菜、蛋禽、水果等农产品达5万元,间接助推带动周边10余户贫困户。
2013年以来,水城县累计投入旅游行业约38亿元,已建成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知名乡村旅游点10余处,上档次旅游宾馆20余家,
全县涉旅企业有500家,旅游从业人员6000余人(其中有5名导游员、旅游大巴车驾驶员、酒店服务人员,荣获“贵州省旅游服务之星”称号);住宿业有280家,农家乐(餐馆)130家,旅游车队2个,座位1800个,共有床位4800张,其中野玉海天空之恋悬崖酒店、星空酒店、土司庄园、雪山酒店、艺术家之村,百车河汉宫温泉、江南别院、旧事水云间半山别墅,米箩半方塘别墅,北盘江颐年山庄及双水艾兰酒店、红桥温泉酒店等有特色有品位的旅游宾馆20余家,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大量贫困群众就业脱贫,带动大量群众发展致富。2017年,各景区景点、各涉旅企业容纳直接就业的群众达3000人,其中贫困群众1560人,年均收入2万元;依托景区客流商机自谋职业群众达2000人,其中贫困群众670人,年均增收1.8万元;间接覆盖带动群众5000人,其中贫困群众3530人,年均增收4550元。
来源:水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