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绥阳县大路槽乡:“懒庄稼”里长出“金疙瘩”
来源:
黔浪网
旅游扶贫
红高粱好种,就施一两次农家肥,病虫害不多,活路也比较少,是名副其实的‘懒庄稼’。
红高粱好种,就施一两次农家肥,病虫害不多,活路也比较少,是名副其实的‘懒庄稼’。
今年63岁的大路槽乡文山村村民肖明强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在他看来,家里种植的这四亩红高粱,不用打药施肥,也不用精细管理,一年的收入就有6、7000元,加上自家房前屋后种下的几亩蔬菜,这晚年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大路槽乡位于绥阳县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海拔高度900—1200米,山高坡大,地势陡峭,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人少地少,经济总量小一度成为制约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路槽乡组织委员张俊昊介绍到:2010年,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来考察并和我们签订了红高粱种植合同,由他们提供指定的高粱品种和技术支持,指导农户进行种植,并按照协议价格收购高粱。这样一来,既帮助群众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又找到了实现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
项目实施后,该乡率先在长阳村发展了320亩红高粱核心示范种植基地,并组织成立技术队伍对农户进行跟踪指导,邀请市县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为群众作现场“技术解读”。同时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和“最低保护价+最终收购价”的价格保障机制,在保证高粱增产的同时,实现群众收入有保障。发展第一年,长阳村种植的红高粱喜获丰收,产值突破30万元,户均增收600元。这个数字成功刷新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知。
长阳村的成功范例为其他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文山村支部书记秦浪决定在该村扩大红高粱生产示范效应,引导群众将零星种植转变为规模化种植,
往年我们的面积只有400多亩,今年,我们在往年的基础上调减玉米面积,引导更多群众发展高粱种植。目前全村红粱面积有800多亩,涉及群众374户,其中贫困户就有63户。
就在记者与秦浪攀谈的过程中,一旁的肖明强和村里的干部算起了细账。
以前只晓得种苞谷,一亩种下来除去开支最多收入500来块钱。现在种高粱,一亩至少收500斤,按照3元/斤的价格算,除干打尽都有1000块钱以上,你说划不划算嘛!
划算从以前的分散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没有名声,到实现增收“主打”。八年过去,该乡已在文星、文山、长阳等村发展种植了7000亩红高粱。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懒庄稼”的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产业是关键、机制是保障、技术是核心、成效是目的。”大路槽乡党委书记付菊玲介绍。
近年来,该乡充分盘活“沉睡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夯实发展基础、破除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立乡、旅游兴乡、产业富民”发展新路。
“牢牢把握‘八要素’,不深入实践,难以感知产业革命的伟力。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干部身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但我们信心满满。
”据悉,大路槽乡今年种植的红粱长势喜人,户均有望实现增收一千元以上。如今,该乡2000余户农户都在种植红高粱,遍布在山谷间的绿色海浪,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群众们日子更有盼头。
来源:绥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