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来源:
黔浪网
旅游扶贫
景区提质扩容,按照4A级标准打造梦柳风情小镇,以发展旅游接待为主体产业,将小镇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小七孔景区配套商旅产业园。
瑶山乡聚力打造“三园”
唱响旅游扶贫新旋律
这“三园”是什么
一起来看
一是扶活一个农旅产业园
充分利用紧靠大小七孔景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盘活闲置土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运作模式,引进贵州贵拾叁旅游公司通过企业出资、合作社土地入股、贫困户参与管护的方式对四季花海进行打造,改扩建景区综合服务区、花海观赏区、休闲娱乐区三大功能区,种植花卉350亩,将四季花海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旅产业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项目实施以来解决群众就业28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3000元以上,目前景区正式开放一个月以来,接待游客3万人次,景区将每年固定分红给村合作社10万元。
二是激活一个商旅产业园
景区提质扩容,按照4A级标准打造梦柳风情小镇,以发展旅游接待为主体产业,将小镇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小七孔景区配套商旅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积极开展业态培育,让移民搬迁的贫困群众搭上“旅游车”、吃上“旅游饭”。
▲梦柳风情小镇
同时利用梦柳铜鼓广场资源引进盘化公司打造“一梦一千年·一鼓定一生”梦柳鼓声民族实景演艺,充分激活和释放小镇活力,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目前梦柳风情小镇共发展旅游客栈87家,餐饮服务104家,解决群众就业1000余人。
三是做活一个文旅产业园
依托瑶山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盘活瑶山古寨商业街闲置房产,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公司+贫困户”、“协会+贫困户”等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升级,打造文旅产业园,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采取“送门面、送门票、送培训”方式,引进荔波书画院到瑶山打造国内首个瑶族文化写生基地,与贵州大学等省内外30家高校美院达成合作协议,吸引各艺术院校师生前来采风写生,让瑶族村寨成为写生爱好者的素材,瑶族群众成为写生的“模特”。
同时通过创办扶贫车间,引导陀螺协会、瑶族服装协会以瑶族文化为元素进行民族旅游商品开发、加工、销售,目前瑶族写生部落已接待10批次1500余名大学生进驻瑶山开展写生活动,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0人,37名群众担任兼职模特;创办扶贫车间6间,带动周边50户群众从事旅游商品加工销售,瑶山逐渐成为旅游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示范基地。
来源: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