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贵州威宁:小苹果种出大产业 助农增收
来源:
威宁每日新闻
旅游扶贫
把小苹果种成出大产业,就是威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好的明证。
近年来,威宁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大力推广“五步工作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谱写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篇章。
威宁迤那镇海升苹果基地(何欢 摄)
一叶知秋。把小苹果种成出大产业,就是威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好的明证。
科技下乡,为产业结构调整“导航”
近日,春风和煦,走进猴场镇格寨村精品苹果种植基地,苹果种植专家杨华正忙着指导果农修整树型、压条剪枝,打理果园。
“由于威宁独特的气候条件,种植的苹果皮薄肉脆、营养丰富,市场竞争力强,一到采摘期,产品供不应求,根本不愁卖不出去。”杨华高兴地说。
威宁冰心苹果(沈光勇 摄)
据悉,该苹果基地是2017年杨华发动当地农户利用闲置多年的土地创建而成,目前已成为猴场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带动群众抱团发展的示范典型。
为了让果农掌握苹果种植技术,杨华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农技人员、乡土人才学习苹果树整形修剪、肥水施灌、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让当地群众学习苹果种植技术。
据了解,春节前后,杨华就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20余次技能培训,受训人次1800多。通过各种培训,广大农户理念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威宁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累计达50万人次、农民普训70万人次以上,坚持每年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开展创新创业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目前,威宁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达71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7个、有机农产品认证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贵州省著名商标8个。
生态农业,50万亩苹果成致富产业
春暖花开,走进牛棚镇响水村李朝文精品苹果基地,到处是果农进行果树管理的繁忙场景。
李朝文是牛棚镇响水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几年前,他带领群众去陕西参观学习苹果种植技术,回来后决定流转土地种植苹果带领大家致富。
由于李朝文种植的苹果全部使用沼气池农家肥浇灌,从不使用除草剂,苹果又大又红,生态绿色无污染,销售根本不愁。2018年,他种植的苹果被昭通市收购商全部订单收购。
据李朝文介绍,产业结构调整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响水村现有291户13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205人,通过苹果产业带动22户86人脱贫。
在牛棚镇,除了像李朝文这样靠致富能手带动群众发展外,更多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目前,威宁引进全国最大的果业企业——海升集团到牛棚镇种植苹果5万亩。
“大型企业的引进不仅带来了苹果矮化密植技术,同时传授了相应的先进栽培技术及管理技术,为群众今后发展苹果产业奠定了基础。”牛棚镇党委书记张植江说。
据悉,目前威宁苹果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约15万亩、年总产量15万吨以上、年产值7.5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黑石头镇、雪山镇为中心的10万亩以上优质苹果产业带,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威宁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品牌效应,9棵苹果树产值上万元
在黑石头镇开厂村“冰心苹果”种植基地,种植大户曾小贤饶有兴致地说起他种植9棵苹果树卖了1万元的故事。
2017年秋,曾小贤的苹果喜获丰收,由于市场价格好,他种植的9棵苹果树采摘的苹果就买了1万元。
9棵苹果树产值上万元,彰显的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红利,更是注重品牌价值的结果。
目前,威宁“炭山红”和“黔山红”苹果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威宁苹果”已获国家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8年9月27日,“威宁苹果”以品牌价值2.6亿元,荣登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108位。
据曾小贤介绍,因为高海拔、温差大、光照足,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土壤和长时间的光照让黑石头种植的苹果在苹果果核部分自然凝聚,形成了“糖心”。
如今,在黑石头镇、在整个威宁县,越来越多的果农像曾小贤一样依靠种植苹果不但摘掉贫困帽子,还建起新房子开上了小轿车。
事实上,苹果产业仅仅是威宁产业结构调整大文章中的精彩布局。
威宁按照“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大力实施“213535”产业规划,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加快马铃薯、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突破苹果、中药材、畜牧业。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34元,减贫6.4万人、3个乡镇摘帽、103个贫困村出列,今年将实现余下的9.6万名贫困人口越线。 ”县扶贫办主任张海说。
作者:陈武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