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来源:
黔浪网
目的地
在长江上游南岸,有一条非常著名的一级支流,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幸运的河流。古代时,它因皇木出山、川盐入黔而名扬中华,在近代又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和国酒茅台而举世闻名;到现代,它又以全国文明样板航道而再次蜚声全国。它是一条母亲河,美酒河、英雄河、生态河。它,就是赤水河。
在长江上游南岸,有一条非常著名的一级支流,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幸运的河流。古代时,它因皇木出山、川盐入黔而名扬中华,在近代又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和国酒茅台而举世闻名;到现代,它又以全国文明样板航道而再次蜚声全国。它是一条母亲河,美酒河、英雄河、生态河。它,就是赤水河。
在这条河流上,流传着一曲曲描绘船工们千百年来悲欢离合的赤水河船工号子。这是一部见证赤水河航运事业兴衰成败的史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充满生活情趣的,古老而质朴的一种民间音乐,是值得加以保护使之传承后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赤水河船工曾经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再现。
赤水河,春秋时称“习部水”,汉代为“大涉水”,晋代名“安乐水”,唐叫“赤虺(hui)河”。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今四川叙永置赤水卫,因“虺”与“水” 音近,故改“赤虺”为“赤水”。赤水河位于贵州省西北隅,它发源于云南镇雄,由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边缘沿川黔边境一路奔腾而下,穿越云、贵、川三省十一县市的崇山峻岭,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赤水河全长510公里,通航里程248公里,目前中游为六级航道,下游为五级航道。是全国唯一一条山区内河文明样板航道。
赤水河航运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当地原著居民开始利用赤水河“以通舟楫”。
早在汉朝建元六年,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古夜郎,就从符关(现合江城南关一带)出发,沿赤水河经此道进入夜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赤水河合江至境内沙湾塘河道就直通船舶。
曾“斗米斤盐”的川盐由木船经赤水河运至沙湾塘,起岸后陆运到茅台,水位适中时转船运至丙安或元厚。清乾隆年间,张广泗上疏朝廷,用银三万八千六百余两,于乾隆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闰三月,对赤水河航道进行疏浚,疏通68处险滩,使川盐由四川合江经赤水河到仁岸茅台村,运输路程大大缩短,盐价渐平,对黔人“斗米斤盐”之负担有所减轻,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赤水至二郎滩通行20吨左右长航木船、赤水至合江通行40吨位左右木船。
赤水河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中、上游河床狭窄,岸壁陡峭,落差较大,一滩连一滩,滩险水急。
自从赤水河上出现原始的船运开始,伴随着产生了船工,产生了纤夫,也产生了船工号子,并且在漫长的岁月中日积月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在这条忽隐忽现的古纤道上,不难看出行船之难。明代诗人、贵州提学使吴国伦《赤虺河》可见一斑:
万里赤虺河,山深毒雾多。
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
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
劝郎今莫渡,不只为风波。
(文章节选自:赤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