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遵义隐藏着一个温泉小镇 正成为黔北旅游的新名片
来源:
黔浪网
目的地
在绥阳县东部,有一个小镇,名为温泉镇。
在绥阳县东部,有一个小镇,名为温泉镇。说他小,是因为这个镇四周被大山所包围,中间只有一条街。温泉镇自然以温泉得名,在过去,温泉街上的人一天劳累后,晚上便到温泉里泡上一回,有的浮生一日闲。当然,现在温泉已经开发为景区,名为水晶温泉,是贵州八大著名温泉之一。
温泉镇是一个偏僻的小镇,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古朴的小镇。走在铺满青石的街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黑白相间的青瓦房。温泉位于绥阳县和正安县的中间,川黔重要的驿道,清代在此设有公馆,接待来往的州府官员。现在温泉镇还保存着一座公馆桥。公馆桥位于温泉镇工坪公馆场边的赤尾溪河上,建于道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巨石砌成。桥上有雌雄石狮两对,栩栩如生。桥栏刻有隽永的碑文和、对联和花纹图案,楹联分别为:“骑驴相国逸兴寻诗,司马才人豪情题柱”;“石磴连云平雁齿,河梁堰月卧虹腰”。该桥是黔北最大的石拱桥。
公馆桥
在公馆桥建立以前,此地人们往来需在公平村渡口坐船,甚为不便。清光绪乙巳年(1905)春,正安知州郎承模从遵义返正安,夜宿公馆。可夜里春洪骤至,赤尾溪洪流拍岸,渡船无法摆渡,如此三日。郎承模叹道:“烟水苍茫,哀歌无渡,途穷日暮,惆怅何之,甚至濡首灭顶、沉沦者不知几何?”于是“思欲驾虹,以求利涉。”郎承模回到正安后,立即与绥阳知县方峻协商共同建桥。修桥善事,得到广泛拥护。郎承模率先捐银50两,两地人士,亦纷纷解囊相助,无钱者,则捐粮馈菜,或投工投劳。
公馆桥上的石狮
丙午年(1906冬,300名石工木工,在石匠师傅吴明空、木匠师傅陈福堂的带领下,开始修建公馆桥。次年三月,修成桥基,正准备安装精石时,春洪又暴发,桥基毁于一旦。后将桥基上移100米,历经三载,于宣统元年(1909)9月12日告竣。为纪念公馆桥的落成,人们在桥头北岸平台上,立三座石碑。其中一座是老百姓为郎承模树的“德政碑”,碑文为:“痌瘝在抱”,意思为把百姓之事放在心上。
桥上石碑用楷书镌刻的《建修正南第一桥序》,亦是一篇精妙美文。序曰:“关河险阻,行旅艰难,天地之缺陷,必待人以补之,始能化险为夷。正安南鄙公馆槽河,每逢春夏,烟水苍茫,哀歌无渡,途穷日暮,惆怅何之!濡首沉沦者不知凡几,目击心伤……两岸居民,慷慨捐廉,殷勤筹济,赠浆馈菜,盼切速成,只缘工程浩大,遂至需时良多……沐风栉雨,首等不辞竞瘁;倾囊倒箧,众情乐于捐输。行见虹影卧波,星梁驾汉,熙熙而如登春台,荡荡而如遵王道。倍足弥缝天地之陷,无复险阻之虞也。是举也,以人之知,兴地之利,一劳永逸,亿万斯年。即公谓其正南第一桥,因此名之焉。”
温泉街上有一口古井,上书对联:“饮其流者怀其源,落其实者思其树”。用此对联来形容温泉人对郎承模的追忆最为不过了。赤溪河流过温泉镇脚下,形成小桥流水的田园景致。该河流出温泉镇三公里后,在土凼大桥处汇入了芙蓉江。芙蓉江流经募阳村的时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被称为募阳小山峡。
水晶温泉并没有让温泉镇的名气远播,真正让温泉镇走向世人的界限的是双河溶洞。很早以前,当地的人们便发现了此洞,但是没有进行探索。1986年,贵州省著名的地质学家杨汉奎教授等就对该洞穴系统做了初步考察研究,拉开了探索双河溶洞的序幕。经过30年中外学者的努力,到2018年,双河溶洞探明长度已经超过了200公里,成为亚洲最长的溶洞。
随着双河溶洞的探索,这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2004年双河洞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06年,双河洞被《环球时报》等全国32家都市类报纸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12年10月3日,中外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对双河洞洞穴系统中一处新生成的名为龙塘子水洞的洞穴展开综合科考,同时中央电视台连续一周对科考活动进行实况播出,双河洞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地心之门”殊荣。
目前双河溶洞的探索已经出现许多令人惊讶的成就,如其中发现的晶花洞成为“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还在洞内发现了珍贵的大熊猫化石和疑似犀牛化石,发现了神秘的物种——飞猫。如今,双河溶洞已经被纳入了十二背后景区来开发,已经开发出了大风洞,双河谷,地下裂缝等景区。
温泉镇每年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的游人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全社会旅游收入上亿元。同时温泉镇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推出了温泉度假村,汇善谷等旅游项目,扩大了旅游规模,完善了旅游功能,使温泉古镇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
(来源:遵义乡村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