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贵州这座静谧小山村 隐藏着500多米深的世界第一竖洞
来源:
黔浪网
目的地
这块处女地正被世人越来越认知,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享受和愉悦。
一条从盘州市丹霞镇木龙龙潭流出的水塘河,沿途汇聚了双凤镇二一溪、风洞河、朱昌河、椅柯河、羊场河以及普安县北部流域的众多河系,到了保基乡垤腊村荒田处进入伏流暗河,在暗河流过约五、六公里后出露于垤腊村下岩脚河边,此地名叫出水洞,向下流去汇入北盘江水系,在汇入北盘江之前的主河道统称为乌都河。
在盘州市保基乡垤腊村荒田到下岩脚的山脊南面是河的上游,北面就是河的下游,因此处山脊挡住了乌都河上下域流动的气流,南北间如果没有4级以上东南风或东北风的吹拂,两边气流不能交汇,各自形成独立的气候类型。北面河谷中炎热、湿润、高温、无冬,成了人们探密这块自然形成的神秘之地的动力。北面这一段也就进入了格所河段,大名仍然叫乌都河。
张从文 摄
张从文 摄
这条长18公里,呈南北向,东西宽山峰最窄处不过1000米,谷底只容下一条乌都河,最窄处也不过10多米,宽处不超过百米;峡谷最深处垂直落差超过1000米,最低海拨700米左右,河谷型气候明显,山峰与谷底的气温变化超过3度,峡谷名叫格所河峡谷,陆家寨就是在格所河两边山崖或台地上有纳坡、大寨、大桥边、陆家寨、李家寨、仡佬寨、大坪、上梭、下梭、大河边、雨那洼、喽岩、谢家寨、朝子坡、黄家寨、箐外等二十多个自然村落组成的统称,这里居住着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二十年前修通了水盘东线公路,从左岸悬崖1000多米的高处穿过,算是河谷通了公路,有了客运车辆通过,峡谷中的少数人可以乘座汽车走出峡谷,进入县城或市里,看看外面的世界,绝大多数人依然沿袭着老人传下来的四季分明、遵循着四季变化规律的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直到三年前才修通第二条贴进河边最近的柏油公路穿寨而过,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规律依然变化不大。也是三、四前年政府把他定格为传统村落,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叫做原生态的东西。在众多的人都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时,传统村落中的独特性更加彰显和富有个性化。
张从文 摄
彭仲恭 摄
布依族同胞是勤劳的,也是最爱干净、讲究卫生整洁的,符合现代文明村寨建设标准的少数民族。从他们居住的吊脚楼的布局中看出,第一层是放置农具,关养猪、牛、羊,堆放柴禾的地方。楼上是人生活的地方,按功能区划分,有类似客厅兼生活区、有卧室区、有子女卧室区、有生产区(织布),木结构的房子最大的好处在于他有巨大的空间,在二层发上到屋顶部分利用木结构的檩方可以悬挂粮食如从稻田里抽回来的稻穗、没摘完包谷包皮的包谷、以及其他能悬挂的东西都可以悬挂在上面,甚至在这一层铺上木板也能堆放一些杂物,比起像柜子一样钢筋水泥楼房,利用空间至少是两三倍以上,除非他们有更多的余钱盖两层以上的楼房才可以抵一栋吊脚楼的实际功能需要。
管洪斌 摄
在吊脚楼外稍有一个三四平方米的建筑,那就是粮仓,看似简单的建筑,却是农户最离不开的硬件设施,这里存放着全家人一年的所有收获,收藏了全家人一年的硕果和幸福。太古老的粮仓已经很难见到,所能看到的都是四棵柱子顶着一块混凝土板,板面以下仍然保持木结构,四周都用木条镶板,距离地面四、五十公分,让下面通风、隔潮,防止仓内粮食霉变损坏。粮仓的建筑一般距离吊脚楼保持几米远的距离,呈独立建筑,不与任何建筑相连,也许是对于全寨都是木结构的建筑群来说,防火是第一位的安全考虑,毕竟吃是全家人第一位的生活必须。从这栋小的建筑体来逆向推理,过去的布依族村寨外来因素偷盗或抢夺粮食的事是很少发生的,社会治安是相对较好的。再结合整个峡谷山川地势来看,居住环境中都有一个易守难攻的防卫点,外来人员要想进入这条峡谷或村落,那必定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也正因如此,按照今天现代社会的标准,才造成今天修路难、管路难、养路难,也让我再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样的村落不仅在几百年前存在,到今天的贵州依然存在。这也是我们脱贫攻坚不让一个民族落下“攻城拨寨”的坚中之坚。
走遍中国的无数地方,如果说人们在衣着上绣花还是很正常的事,就是一种装饰,起到美化效果,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方式,那么,在纺织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在用手工织布来做衣服自己穿的地方,能数得出来的地方确实没有几个了,然而,在陆家寨此时此刻不但布依族妇女还在织布,也还有师傅在传承着做纺织机这门古老的手艺,也更有人把木结构的编织机改造成钢结构的编织机,是乎是想让这门中华文化更加久远地传承下去。
布依族服饰有许多讲究,男人以青布对襟衣服为主;妇女除了正常的天蓝色小边衣服外,则有头巾、围腰等其他装饰;妇女的上衣、头巾、围腰上边的图案装饰也多种多样,但给我的映像总体感觉还是显得清秀,没有大红色的那样艳丽夺目和更多银饰装饰,与他们生活在田园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没有与大自然争色争辉,更显得朴素大方。
传统和精心打造的衣着来之不易,更显得妇女的勤劳和能干,同时也表现他们生活的不容易。同时也是彰显家庭个人荣光的外在表现,每逢隆重节日、红白喜事,参与人员都以穿戴自制特色的民族服饰为荣,就像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备的西装、领带、黑皮鞋,成了统一的装束,方显隆重和重视。如今,来自市场上所有能绣花、雕花、镌刻的木制、石制、塑料、金属等物品都已经是机械化、自动化,但在陆家寨的确见不到昔日最吃香的缝纫机的身影和残存的旧机器,从纺线、织布、制衣、绣花等全是手工制作,据说过去从种花到织布制衣,全部程序均由家庭独立完成,经过种棉、采棉、搓棉、纺纱、浆纱、定色、导线、上线、寻线、梳线、纱辊、纱筘、织布、取布等二十多道工序制成衣物、用品,由于所用原料均来自天然植物,成衣舒适暖和,靓丽大方,古色古香。现在种棉到纺纱成线这个过程和程序,由于各个颜色的线都能从市场上买到,已经省去了很多道工序,减少布依族同胞劳作时间。所有制衣和头巾、围腰、裙子布料也是全部来自手工制作,更不要说布依族服饰上的花纹蝴蝶、花、草图案那些手工细活了。除个别男人参与外,从纺线到织布的全过程全是妇女完成,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七、冬、腊月每个村寨的布依族妇女都在为他们家庭每人的自制服饰忙碌着,由此不难看出布依族妇女的勤劳和辛苦。在衣物和用品上布依族用得最多的颜色就是象征天、地、人的黑、白、蓝色彩的和谐组合,寓意着布依民族的人生经纬,诉说着世代印记。走进陆家寨你会才能发现原来我们的人类文明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就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印证了上辈先人的传说,也代替了100年前后出现的模糊不清的历史影像资料,寻找到人类文明进步在同一平台上竟还有跳动的音符在现代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奏出的最美乐章,回味和咀嚼那醉人的纯音乐。
陆家寨的八音坐唱,是布依族同胞的文化瑰宝,属于布依古歌,格所上游的羊场乡境内也叫布依盘歌。据介绍过去过年后就开始唱,直唱到农历二月,三月三、六月六是必唱的,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外出,凑足八个人的时间也不多。在保基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除有上级安排的采访活动需要演奏外,由村民自己组织的演奏是几乎没有过,想亲听聆听到这天籁之音也是靠缘分的。"八音坐唱"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之所以叫八音坐唱是以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在合奏时不需要指挥,八个不同年龄的人坐在一起拿着八种不同的乐器组合在一起,根据多年养成的默契,就可以演奏自身的民族音乐,如果说能够增加不同乐器的数量,像其他地方把八个人扩容到十四个凑成一个大一点的合奏乐团,我相信比纳西古乐不相上下,也可登上金色大厅演奏。特别是在幽静的大榕树下、在小溪旁,由牛角胡、葫芦琴、箫筒、竹鼓、钗、木叶等共同演奏出那清新的小曲,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仿佛置身于世外,这就是要寻找的世外桃源,这就是要寻找的修身、养心的好处所,这就是梦中寻找的香格里拉。据说八音坐唱的曲牌有正调、正音、走音、自路板、长调、倒长调、反簧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三十多个,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说实在的,随着农村空心化,除了一些地方能组织起一个舞龙耍狮队外,一个几千人的大村找一个拉二胡、弹琴弦的人是少之又少,更不要说还有八个人组成一个小乐队,演奏自家的特色音乐,简直是难上加难。乡村文化需要振兴,更需要传承,需要发展地方经济,留住那些外出只把家当作牵挂或者记忆符号的人,乡村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陆家寨人虽身处峡谷中,但心是阳光的,对人和霭可亲、热情厚道的,每当走进陆家寨,不论与你是否相识,你是问路、问景、拍照都是有问必答,购买当地产的特色农产品甘蔗、大米、黑糯米、蜂蜜、巴蕉、乌骨鸡、腊肉、米酒、就餐、水果等都不会短斤少两,绝对不会与你斤斤计较,都说是自家产的,多点无所谓,朴实无华的男女老少给人与亲近感和亲切感。
陆家寨已在旅游扶贫开发之中,道路、宾馆都在建设中,陆家寨的18公里的枫叶林带、云海、云瀑、佛光、狭谷风光、民俗风情、美食(河鱼、河虾)、500多米深的世界第一的竖洞等已被多批次的摄影大家摆放在各大宣传平台、网络平台上,更有国家级、各省的外来旅游、探密、度假人士的传播,这块处女地正被世人越来越认知,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享受和愉悦。
白雨洞 张从文 摄
文: 董均达
来源:盘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