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贵阳大觉精舍:穿过民国风烟 寄存电台街当年时光
来源:
多彩贵州网
目的地
跨过古旧的门槛,穿过飘摇的民国风烟,大觉精舍的古韵扑面而来。
电台街,贵阳市内网红的代表,不少外地年轻人来游玩,会选择来此打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电台街得名的原因,因为那是隐藏在深宅大院和历史长河中的秘密。而解开这个秘密的钥匙,就是小而美的大觉精舍。
青瓦砖墙,楼阁木梯,铜门扣,雕花窗。跨过古旧的门槛,穿过飘摇的民国风烟,大觉精舍的古韵扑面而来。没有桃花满枝,也没有碧波涟涟,有的是雕梁画栋的佛楼,郁郁葱葱的碧树,隔绝红尘,浮躁勿扰。
位置:大觉精舍在电台街与文笔街的交叉口,如果开车可以停在省府路的停车位或小十字附近的停车场,打车可以到文明路下,沿着文笔街上行100米即达。
大觉精舍是一个两进院落,当你拾级而上到达大门口的时候,会看到面前是一堵砖墙,只有沿着左右两侧的台阶再次向上,才能看到宽阔的庭院。
当院外现代化的脚步碾过每一寸土地,让世界变得无比嘈杂之时,精舍之内却是另一番天地——庭院之中,几株大树郁郁葱葱,各色鲜花娇艳欲滴,鲤鱼池内水波荡漾,勃勃生机就这样与斑驳的墙壁和栏杆相互交映、融为一体。左右楼房对称相配,前为藏经楼,曲栏四周,檐牙高啄,有回廊与左右厢楼房上下相通,气势宏伟,结构端严。而正中心,则是五层佛阁,高30余米,八角翘檐,八面开窗,层层上涌,高凌霄汉。
/关于大觉精舍,有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老贵阳有“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的说法,说的是民国时期贵阳颇有声望的三大家族,意思是华家最有钱、唐家当官的最多、高家的田土最多。这三大家族过去都集中居住在贵阳城内的“富豪区”堰塘坎一带。
其中唐家花园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原址变成了幼儿师范学院;高家花园残存的房屋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拆除,后来重修了局部变为省工委纪念馆;华家的私家佛堂即大觉精舍,则保存得最为完整。
华家原本是耕读之家,1862年到华联辉这代举家从遵义迁到贵阳经营盐业,十年间即积累白银数百万,华之鸿20岁正式接管家业。经营有方,不过数年,永隆裕盐号已有数百个,营业收入达百万两,店铺布满大半个贵州,谈起贵州历史上的商业发展离不开华之鸿,飘香全球的国酒茅台都与华之鸿渊源匪浅。
除了经济,华家在文化上也对贵州也有着十足的影响。清末民初之际,华之鸿创办文通书局、永丰抄纸厂等多个企业。1906年,华之鸿捐款白银三万余两修建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又参与创办优级师范选科学堂和宪群政法学堂,创办遵义团溪公立小学堂和息烽底寨小学堂,省城和遵义各公立、私立中学他亦捐助不少,推动了贵州的文化发展。 平日里华之鸿生活简朴,自诩“平生自奉极薄而性好施与”。在商界和政界搏杀二十多年后,面对战乱的时局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眼看着家业日渐衰微,加之政治斗争失败,华之鸿彻底绝望,辞去贵州省财政司司长职务,潜心佛学。1920年,华之鸿开始建设占地约5300平方米的大觉精舍,1924年这座佛楼终落成。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创立广播电台,租用藏经楼底层及右厢楼房为办公室及播音室,这也是“电台街”得名的原因。 贵阳解放后,大觉精舍由市人民政府管理,市教育局和文化局曾设于此院左右厢房各处。
当年的佛殿,在历史的变迁中成为办公楼、餐馆,最后演变成了现在的“光华钱币博物馆”,中国历代各时期、各品类的钱币皆有成体系的收藏。光华钱币博物馆是西南第的钱币类专业博物馆,在全国也排名前列。
光华钱币博物馆开放时间:每天10:00至17:00(周一闭馆)
2018年,大觉精舍成为贵阳市文化共享空间,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古琴鉴赏、古玩鉴赏、中华礼仪、国学讲座、茶道、相声表演、摄影交流,已然成为文化企业及个人文化研习交流的场所。 来到这里,除了拍照和参观光华钱币博物馆,还可以坐下来,在院落左侧的茶馆点一壶贵州本地茶,悠闲地享受午后阳光。茶有白茶、红茶、绿茶、乌龙茶可以选择,一杯价格在10元至50元之间,一壶均为100元。如果喜欢,也可以采购带走。
每周六晚8点半,这里还有“山人斋”相声演出,它已成为很多贵阳人周末晚饭后的一道必修功课,也逐渐吸引着来贵阳的游客。
品茶,赏乐,观钱币,听讲座,看相声,读历史……大觉精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给了贵阳市民和贵阳游客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文化空间和更加有意义的休闲选择。
来到大觉精舍,无需远走,那个远离喧嚣、隐居世外的梦,用一个下午或一个周未就能实现。
内容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