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雷公山,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来源:
黔浪网
目的地
雷公山的名声,早在数百年前就有记载。
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在贵州境内的分水岭,一般指从惠水以东至雷公山,长约180公里,宽约50公里,跨越丹寨,凯里,雷山,台江等地区。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故名。雷公山是苗岭的主峰,位于雷山县境内,海拔2178.8米。它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而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在苗岭的崇山峻岭山区中星罗棋布居住的苗族村寨,其数量以千计。以其古色古香,原汗原味的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婚俗、民族建筑、民族节日、民族饮食以及他们的淳朴、文明、热情、好客,形成了苗寨旅游的一大靓点。其代表有:朗德苗寨,乌东苗寨,久吉苗寨等等。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雷公山的名声,早在数百年前就有记载。清《贵州通志·古迹志》上说:“雷公山深在苗疆,为台拱(台江)、清江、丹江(丹寨)、麻哈(麻江)、凯里、古州、八寨交界之地……叠峰重峦,皆是山支,林木幽深,霾翁雾郁,水寒土软,人迹罕至,即昔称牛皮箐也”。而当地苗族民众则把雷公山叫做“别勒”,即是茫茫无际之大坡的意思。
雷公山
唐代诗人孟郊曾以“苗岭天下秀,半在黔东青”赞誉雷公山;1934年,毛泽东率红军长征过其南麓,欣然写下了著名的《十六字令三首》其一曰“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雷山名士罗雨峰先生也写过一首《调寄浪淘沙》描绘了雷公山的千山万壑、莽林烟雨和气候奇特的景致:“四百里纵横,雾锁云吞,出头敢说众山惊。五岳移来休比峙,只负虚名。原始有森林,烟雨阴沉,长年障目不知青,反是冬来气候暖,顶上清明。”
雷公山
在雷公山的北边,有一座高山坪坝,海拔1850米,面积约400余亩,这就是雷公坪。坪上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林木蓊郁,草坪似茵,景色如画,空气清新,盛夏如春。坪西南有点将台一座,底长40米,高6米,分三级,呈弧形,是清代苗族英雄张秀眉聚众反清遗址,花街路、军用井、万人坟、关隘、哨口等遗址还依稀可辨。
雷公山之秋
雷公山是座神奇的大山,是原始生态保持得非常完整纯真的神秘的处女地。在 雷公山内已经鉴定的生物种类近2000种。2001年为国家级自然保护。200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国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
雷公山之秋
雷公山不仅是物种基因库,而且还是一座神秘的山。在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官员及挪威专家赞叹道,雷公山是当今人们保存得最好的一块世外桃源。
响水岩瀑布
雷公山“三绝”
秃杉,有“万木之王”、“天然活化石”之誉。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世界稀有珍贵树种,其树型高大挺拔,干形通直,高达30—50米,树姿端庄而挺秀。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雷公山东部的方祥乡格头村秀丽的秃杉群风光,征服了许多慕名前来的专家学者,因而该村被誉为“万木之王”的故乡。
“佛光”胜景,雷公山终年多雾,一年中云雾日多达300天,即便是炎热三伏月,月均温度也仅为15.8度,盛夏如春,气候宜人。雷公山因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加之雷公山山体高大,垂直方向上气候差异较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典型的概括。由于阳光的折射和多云雾的作用,雷公山常在夏、秋之季多佛光胜景,即海市蜃楼幻景。
雷公山“天书”,距雷公山主峰北侧雷公坪点将台处原发现一青石碑,碑高2米,宽1.5米,厚0.2米,其碑面阴刻碑文,文字形如汉字,字体或多笔,或少笔,至今无人识译,当地流传有诸葛孔明碑说和秀眉碑说,现残碑收藏在县文物所,存字共28个,成为神秘的雷公山“天书”。
雷公山雾凇
雷公山苗寨群
苗族民歌“汉族占街头,壮族占水头,瑶族占箐夫,苗家占山头"谁会想到,这里的民族原本的土地是在富饶的东部平原。在这里他们无奈地接受了大山,大山也慷慨的接受他们。他们雕凿着大地,开垦梯田,生儿育女。
在西汉文帝时,莫虎飞从江西率族25户迁徙到这里开垦耕作,打猎谋生。咸同年间(1855-1873)苗族反清抗暴首领张秀眉、杨大六屯兵雷公坪。当年的点将台、花街路、军用井、关卡、哨所等遗址尚存。1985年,雷公坪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雷山地区的苗族先民即从居住的鱼米之乡被迫西迁溯都柳江北上到达古州(今贵州榕江),最后定居在雷公山周围繁衍生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们来到高寒山区后,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奋斗,苗族先民因地制宜,伐木耕山,开荒造地,修筑梯田,开辟了规模庞大、雄伟壮观的雷公山梯田。雷公山地区的层层梯田展现的风貌反映了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民利用雷公山特有的地理条件,创造了农耕文明的壮丽奇观。
乌东苗寨:乌东,是座落在雷公山西北山腰壑谷中的一个苗寨,海拔1300米左右,在寨中翘道可见矗立于云遮雾绕中的雷公山顶峰。乌东寨共100余户,500多人,寨子户数不多,但却有杨、潘、李龙、万、姜、侯、赵、金9个姓氏。
乌东苗寨
朗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分上下两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因此正规一点的叫法应该是“朗德上寨”。这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朗德上寨
(注:以上苗寨只是部分介绍)
雷公山梯田群
苗族作为传统的稻作民族,千百年来就与水田有着深厚的感情。苗族从黄河之滨走来,一路迁徙到江南,又从江南水乡迁居云贵山区,因地制宜,开垦了梯田,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美。
开田的竣工典礼也很独特。竣工时,每一块田中央留个小土包,叫“田心”,“田心”要请舅舅或姑父来挖掉。来参加典礼的客人带一壶酒,一只鸭和一篮糯米饭,作为贺礼。主人要也准备鸭子和酒饭。据《苗族史诗》记载,“主人拿来一只鸭,客人拿来一壶酒,动手来挖小山包,山包挖好了,田也修好了,宰鸭喝酒来庆贺。”
层层的梯田沿山而上,而雷公山灌溉良田的水,也随山而高。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密布,森林涵养的水源,无论在何处,都灌溉着这层层梯田,因此,这里有“山高水高”的说法。
这是因为苗家人尊重自大然,大自然对苗家人的惠顾。因此我们祝愿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能够永远不被破坏,永远保持她的自然原始生态。
文章转载: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