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拾起古城镇远文化的遗珠:天后宫
来源:
黔浪网
全域旅游
喜欢到镇远古城游玩的朋友,要么踏着石板路,去欣赏两旁的徽派建筑,要么去古巷道,寻找时光穿梭的痕迹,要么光顾大名鼎鼎的青龙洞,去看“诸神狂欢之地”。同样是深处镇远古城的景点——天后宫,却往往被游人忽略。
喜欢到镇远古城游玩的朋友,要么踏着石板路,去欣赏两旁的徽派建筑,要么去古巷道,寻找时光穿梭的痕迹,要么光顾大名鼎鼎的青龙洞,去看“诸神狂欢之地”。同样是深处镇远古城的景点——天后宫,却往往被游人忽略。殊不知,这个景点也有它的魅力之处呢!
天后宫正门
天后宫与妈祖文化的传播。据《莆田县志·泥州志》记载,妈祖原名林默,系林愿之第六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自幼美丽聪明善良,多次踏浪渡海救人,不幸英年早逝,屡屡显应于海上,被人视其为“海神”,元代至元年间被封为“天妃”,清代康熙年间加封为“天后”。我国通海之地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埠头多建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之类庙宇。由于“天后宫”发端于福建,故后来演变成福建会馆的别名。
自明至清,由于军屯、商屯和自发移民有大批汉人迁入镇远。这样既加强了镇远地区的民族融合,又将汉族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入镇远,从而促进了镇远地区经济的发展,商市贸易也日益活跃。同时,清代时期,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即废除少数民族中世袭的土官,改用由中央派遣前往少数民族中进行统治的流官,使少数民族中的政治、经济、生活与汉族趋于划一。
雍正年间,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政策,降低商税,鼓励商品流通,进一步推动了镇远等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镇远所处的氵舞阳河域处于湘黔交界地区,亦是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的交界地带,山地面积大,且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光热充足,因而山林特产资源丰富而优质,其中尤以木材、桐油、白蜡、茶油、蓝靛、耳笋、菌类等为代表。这些山林特产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利润正是福建商民最初进入该流域的直接动力。福建客商除在沿海地区及南洋一带从事商业活动外,一部分人逆长江支流之一的沅江而上,来到苗族聚居的氵舞阳河畔。他们为了联络感情、自我管理、谋求发展,便在氵舞水河流域内的镇远等重要商埠建立了福建会馆。
福建会馆的建立及会馆祭祀妈祖的相关活动,促进了妈祖信仰在舞水河流域内的传播。并且,为了树立集体象征和精神纽带,满足同乡凝聚的需要,体现宗法共同体精神,他们在福建会馆内供奉福建乡土神——妈祖娘娘。
于是,镇远福建会馆具有与天后宫合二为一的共同特点。而妈祖信仰的物质载体——天后宫的出现是妈祖信仰传播的重要因素。同时,为了扩大商业影响,福建人通过天后宫与戏台进行节庆祭妈祖、演地方戏等活动。
加之氵舞阳河多滩险,航行不易,危险性极大,常年有人葬身鱼腹。本地的船工、商人与居民在妈祖女神于本地安家落户之后,让人们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自然地加以信仰,祈求得到保护,以策安全。同时,福建人善于经商,财力雄厚。进入镇远的福建人非常富有,也很自然地引起氵舞水河流域当地人的羡慕,当地人很容易将福建人发财致富的原因归结为其对妈祖的信奉。因此,他们也开始信奉妈祖,希冀在妈祖神力的护佑下自己也能财运亨通起来。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舞水流域在水运优势丧失、大部分福建人退出后,天后宫以及妈祖信仰还得以继续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