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丙安古镇丨藏在深山人未识
来源:
黔浪网
全域旅游
街两侧店铺林立,路边是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古镇人家大多将门板卸下来立在墙边。
从丙安古镇的东华门进去,眼前呈现的是狭窄的“一线天”,向右拐,便进入了古镇唯一的街道,游人并不算少。街两侧店铺林立,路边是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古镇人家大多将门板卸下来立在墙边。
漫步在古街道上,两边的店铺不时有游人驻足。这一家门前烤豆腐的香味飘遍古街,那一家的大锅里炖的肉汤咕嘟咕嘟正翻滚着;门板上挂着的竹篓、竹筐,瞬间勾起了人们淡淡的乡愁。餐馆里,灶上热气升腾,店主正忙着炒菜;旁边的房屋门口,几个老人悠闲地坐着聊天,韵味悠长。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尽显古镇的热闹与安详。
就这样沿街走着,忽觉眼前人头攒动,在前面街道拐角处,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映入眼帘。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挤入了陈列馆,看着红军长征时的一件件实物,听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思绪仿佛回到了那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
1935年1月,在红军与川军战斗进行的激烈时刻,红军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决定向赤水河方向转移。29日,朱德发布了中央红军从猿猴场也就是今元厚镇以及土城西渡赤水的命令,这就是历史上的一渡赤水。其间,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县城,军团长林彪率部攻下丙安后,红一军团指挥部和红二师师部便在古镇上扎营。陈列馆曾经是指挥部所在地,林彪就住在这里。指挥部设在丙安,其实暗藏玄机。因为古镇背靠青山,北临湍急的赤水河,东西两端是东华门和太平门两大寨门,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驻军所在。
陈列馆里,当年林彪住过的床、红军渡河使用的小木船、当地居民为红军编做的草鞋等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图片,都在向人们述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出陈列馆,我走进一家店铺,只见里面的商品有条状的、有卷曲的,有新鲜的、有晒干的,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为一种——金钗石斛。
使人芳华永驻、轻身延年,石斛有着其它草药无法取代的神奇。石斛,与天山雪莲、人参、灵芝等名贵中药材并称为“九大仙草”且为九大仙草之首,对自然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苛,多出自海拔1500米以上的绝壁。金钗石斛分布于贵州赤水、习水及四川泸州一带,尤以赤水所产为佳。每一味本草都有适应其生长的最佳境遇,中药谓之“道地”。赤水金钗石斛不仅是道地药材,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赤水丙安古镇附近沟壑纵横、山高林密,地形起伏、溪流潺潺,正适宜金钗石斛孕育生长。早在明清川盐入黔年间,赤水民间就已使用金钗石斛熬汤入药。
沿着石板路一路前行,眼见着街道随着山势的缓急而收放曲折。舒展处,两侧的房屋前摆着盆栽、种了小树,宽敞明亮;紧张处,两侧屋檐相对,只留一条窄窄的缝隙,阳光倾泻下来,蓝天仅存一线。在这里,历史仿佛被按下暂停键,建筑、气氛、生活方式,仍是旧时模样,古朴又从容。
再往前走,便出了太平门,门前依然是向下的台阶。砌墙的石块表层已经斑驳脱落,上面布满苔藓,石缝间长出小树,既萧索沧桑又生机盎然,有种别样的和谐之美,恍然间只觉时空交错,仿佛回到了古镇的过去。
穿过一段木质长廊,便到了古镇的吊桥。桥下,赤水河奔流不息;桥上,红旗迎风招展。河的南岸,是悬空架起的吊脚楼群,错落有致,未加雕琢,虽饱经风霜,依然挺立;北岸,一幢幢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粉墙黛瓦,与吊脚楼交相辉映。置身赤水河畔,听历史与现实对话,此刻的丙安古镇,气韵早已穿越古今。
过了桥,站在古镇对岸的观景台上,脚下的赤水河涛声依旧,面对莽莽群山,我不禁思绪万千。古镇历经繁华、战火而趋于沉寂,直到近些年来逐渐开始声名远播,依然韶华犹存。随着国内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丙安古镇一定会绽放新的光彩!
来源:江河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