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清镇市探索“旅游+”发展路径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来源:
黔浪网
全域旅游
近年来,清镇市围绕“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目标,探索“旅游+”发展路径,推进了全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全域旅游的格局,促进了城乡巨变。
近年来,清镇市依托资源禀赋、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的组合优势,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目标,探索“旅游+”发展路径,推进了全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全域旅游的格局,促进了城乡巨变。
2017年,清镇市旅游收入完成86.14亿元,同比增长37.29%,接待游客1481.34万人次,同比增长35.93%。根据贵阳市旅发委反馈,一季度清镇市完成旅游收入24.73亿元,同比增长34.98%,增幅在贵阳市排第3位;接待游客445.77万人次,同比增长30.13%,增幅在贵阳市排第1位。在旅游长足发展的同时,清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旅游业带动精准扶贫增收致富和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正在凸显。
文化铸魂规划引领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如何发展?清镇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大文化促进大旅游,大旅游带动大开发,大开发引领城乡‘三变’”的发展定位。
通过提炼、挖掘,清镇市编制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清镇市“十三五”山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清镇市现代都市农业总体规划》、《清镇市文物保护方案》、《清镇市职教城建设规划》等,明确了清镇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日臻完善。同时,还制定了《清镇市全域体育规划》、《新店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清镇市麦格乡旅游产业布局规划》、《暗流河风景区总体规划》等旅游专项规划,引领全市全域旅游发展。
这些规划的背后,全面融合进去的,就是清镇市的农耕文化、诚信文化、历史文化、体育文化及民族民间文化。
清镇市探索“旅游+”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城市巨变,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依托7个省级和贵阳市级农业园区建设,培育了一批以果园风光、休闲采摘、采茶制茶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品,强化了旅游扶贫效应,推进了农旅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刘姨妈黄粑、卫城辣子鸡、清镇市地特名品、巢凤寺素食等一批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逐步培育形成,并插上了电商翅膀,远销全国各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该市整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等相关项目资金,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建设了右二村、大冲村、芦荻哨村等一批集居住、观光、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寨。
“旅游+三变+精准扶贫”的发展路径,促进了城市的变革,实现了城乡公平、共享发展,促进了清镇市贵州(清镇)职教城、贵州新铝城、生态公园城、贵阳·贵安卫星城、诚信实干城“五座新城”的建设—。
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的贵州(清镇)职教城,入驻院校19所,14所院校实现招生办学,在校师生约10万人。职教红利的释放,实现了城市扩容,建成区面积新增至2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5.27万人;促进了三产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
位于清镇西部的贵州新铝城,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引进中铝华锦铝业、贵州广铝等铝及铝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铝精深加工园区。
通过生态公园城建设,清镇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城区空气中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在7000个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97%以上。红枫湖水质持续稳定在Ш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6%,成了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示范城镇。
在贵阳·贵安卫星城建设进程中,以红枫片区216平方公里的贵安协管区为重点,在规划、产业、配套和生态等方面与贵安新区实现深度融合、互联互通和同城发展,清镇非直管区已成为贵安北部重要的卫星城。
来源:微清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