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盘州:峡谷洞天云瀑飞霞 生态和谐幸福人家
来源:
黔浪网
全域旅游
峡谷洞天云瀑飞霞,生态和谐幸福人家——保基苗族彝族乡地处贵州省盘州市东北部,居住着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峡谷洞天云瀑飞霞
生态和谐幸福人家
峡谷洞天云瀑飞霞,生态和谐幸福人家——保基苗族彝族乡地处贵州省盘州市东北部,居住着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优越。保基乡为纯农业乡镇,森林覆盖率达75%,无工矿污染,全年平均气温13.8℃,气候宜人。海拔2375米至740米,落差较大,形成独特的立体生态结构,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光叶珙桐3000多株,西康玉兰、香果树、红豆树等珍稀品种植物上万余种,石斛、重楼、天麻等名贵野生中草药170余种,岩羊、弥猴、娃娃鱼、穿山甲、红腹锦鸡等稀有野生保护动物110种。在该乡雨那洼村老马冲有着7.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发现10多万株野生红豆杉,是目前贵州野生红豆杉数量最多、相对集中的地方,素有“红豆杉之乡”的美称。
文化底蕴深厚。明洪武年间普安州设十二营(营寨、行政区划名称),十二营中历史最长的就是簸箕营,即现在的保基乡。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彝族土司龙天佑归附清王朝,征吴三桂有功被封总兵爵位,任普安州州同知,后将营址迁至保基,并于此设土司衙门公堂,逝世后又被朝廷追封为光禄大夫左都督,享正一品衔,葬于保基乡垤腊村天桥(守坟寨)组,在保基留下了总兵府、龙氏宗庙、总兵墓、专业村寨、古驿道等遗物遗迹,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了保基特定的的总兵文化背景。
此外,保基的民族文化气息也尤为浓厚,有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族曲艺“八音坐唱”、铜鼓舞等文化遗产;有三月三、牧童节(四月初八)、六月六、 尝新节(即七月十五)等民族节日,有原始精湛的纺纱、织布、腊染、刺绣等传统工艺;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些都赋予了保基深厚的文化底蕴。
旅游资源丰富。保基乡境内大部属于中国凉都六盘水国家级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是省级旅游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保基乡有旅游资源66个,其中:五级资源1个,四级旅游资源5个、三级旅游资源20个、二级及以下资源40个。主要分布于217省道两侧和格所河峡谷,其中有水盘东线五一桥旁边(中法专家探明)的世界第一深竖洞(白雨洞);有贵州落差最大格所河峡谷;有罕见的洞中梯级伏流瀑布(2003年中法专家探明)、谷中天窗(冲天眼、脚踩洞)竖洞、落水洞一线天、洞中瀑布等地质地貌景观。在传统村落陆家寨有60多株千年以上的古榕树群、千亩天然红枫叶带,3000多亩的河谷梯田;有别具一格独特的布依、苗族风情。
保基乡的旅游资源是谷秀、山美、水丽、风景怡人,淳朴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民族文化等都具备了旅游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探险旅游开发的一些基本条件。
近年来,保基乡紧紧围绕“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旅游强乡、文化兴乡”的发展思路,始终按照“三合一”(即贫困村出列与小康村达标合一、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合一、人居环境整治与人民素质提升合一)的目标,依托辖区大生态发展大旅游。把发展旅游作为撬动脱贫攻坚的有效杠杆,以旅游开发全面深化社会帮扶工作,搭建“平台公司+民营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切实走出一条“合作社搭桥、平台公司出资、企业经营、农户参与、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发展路子。
保基乡按照“茶叶主导、特色点缀”的农业产业布局思路,发展优质绿茶产业20000亩,辅以小黑稻、本地乌洋芋、本地红米、乌骨鸡等特色产业,“保基绿茶”品牌,荣获第二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优质茶称号,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称号;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保基乡带领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当前,保基乡抢抓脱贫攻坚项目申请优势,用好社会帮扶资源,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社会公共服务、产业和就业扶贫等建设上取得了跨越性的成效。2017年,全乡完成财政税收1995.07万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涉及项目7个;招商引资10.35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达到93.21%。2017年全乡共减少贫困人口1102户3691人。
pzsy
盘州摄影
"帮你记录精彩瞬间”
联系电话:
13508583609
爱是有期限的,让这份期限长些长些再长些,让爱流经精彩的每一处。
来源:盘州摄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