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非遗传承看贵州:中国民间重低音竹管乐器——盘州非遗之大筒箫
来源:
黔浪网
全域旅游
你是否听过、看过用口、手、脚一起来合奏的玄美音乐呢?
也许你曾被潺潺的流水声吸引而留连忘返,也许你也曾沉醉于古筝、琵琶、吉它等乐器弹出的美妙旋律久久不能忘怀。那么,你是否听过、看过用口、手、脚一起来合奏的玄美音乐呢?这就是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中国民间重低音竹管乐器——大筒箫。
范启彦 摄
大筒箫苗语称“江不独”(译音),是盘县马场乡的一种苗族传统吹奏乐器。此箫形体粗大,是由长约130厘米,径粗10厘米的三节粗壮结实的墨竹制成,哨口只有1 2 3 5 6五个音阶,六个音孔,且均不在一条直线上,方向自下而上,距离各异。演奏时必须手脚共同按音孔,口、手、脚的动作要和谐统一,可谓演奏方式独特,在全国民族乐器中十分罕见。因此,被人们喻为民族乐器的活化石。
李亚男 摄
“活化石”的“活”就在于在吹奏此乐器时要将大筒箫置于地面,用左脚拇指按第一音孔,右脚拇指按第二音孔,第一音孔与第二音孔均起伴音的作用。左手拇指按第四音孔,无名指按第三音孔,右手无名指按第五音孔,拇指按第六音孔。此乐器发出的音色低,音区沉闷,略带沙哑,中间竖直浑厚,柔和宽广,高音深远,音域为G-bb1。
大筒箫不仅能独奏,而且还可以与其它乐器合奏。由于大筒箫属于重低音竹管乐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乐在缺重低音乐器的不足。
大筒箫看似简单,但它在制作方面却有所考究。首先要找一棵长13厘米、径粗10厘米的粗壮墨竹将其砍下,经过一年的自然风干后在竹筒的顶部切口插入簧片,之后用钢条将竹骨节打通后按一定的距离钻六个孔,反复试音。直到确定音准后,才算完成制作。
大筒箫吹奏技艺方面的要求也颇高,因而能演奏此乐器的人也极少。王连兴,著名民间艺人,曾在《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中有记载,精通大筒箫的制作与演奏,他的大部分曲目已载入《贵州省民族民间器乐集成》之中。他所创作并演奏的曲目常常给人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如《孤儿泪》、《阴阳蝴蝶泪》等曲目曾经流传在多个省、市、地区。遗憾的是王连兴老人现已过世。目前,以陶春学为代表的民间艺人传承了王连兴老人的制作与演奏。他在吹奏时,对音质的掌握,音色的变化和音节的控制方面都能控制得恰到好处,吹起来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的自然美,妙不可言。同时,在马场乡,王咏、杨兴惠、杨兴娅三人在陶春学的熏陶下也掌握了一些演奏技巧。但这一民间器乐的制作与演奏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危机,现正等待我们去挖掘、整理和保护。
文:非遗中心
图: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盘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