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黔东南3个项目入选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优秀案例
来源:
黔浪网
全域旅游
贵州共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黔东南有3项。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及相关机构在广州召开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优秀案例发布会,集中发布了非遗与旅游融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传统工艺振兴三个方面的优秀案例,贵州共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黔东南有3项,分别是: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贵州凯里: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动麻塘精准扶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贵州省丹寨县苗族蜡染技艺;传统工艺振兴案例——贵州苗绣企业舞水云台的运营之道。
“贵州凯里: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动麻塘精准扶贫”是全国遴选出的1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之一。麻塘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龙场镇。该村居住着一群头戴射日红缨帽的人,自称“亻革家”,传说是后羿的后代,全村有100户400余人。麻塘是一个典型的亻革家村寨,寨中村民平时务农,闲时做蜡染、绣花衣。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麻塘便以蜡染、踩亲舞、亻革家服饰以及亻革家的民风民俗等活动为主题发展乡村文化研学旅游,成功走出了“非遗+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征集展示”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主办,旨在更好指导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实践支持和决策参考。
麻塘亻革家人旅游接待
丹寨县“苗族蜡染技艺”是全国遴选出的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之一。丹寨是贵州省的非遗大县,享有“蜡染之乡”的美誉,全县共有苗族蜡染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人,州级1人,县级30人。近年来,丹寨县积极建设和申报苗族蜡染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习所,目前,有苗族蜡染技艺项目传习所5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处,州级1处,县级1处。支持鼓励各级传承人创办蜡染手工企业13家,蜡染合作社15个,每年生产蜡染产品20万件以上。在创造经济价值、带动农村妇女就业增收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本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遴选工作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开展,旨在及时总结项目保护经验,充分发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分类保护工作水平。
丹寨县苗族蜡染培训现场
“贵州苗绣企业舞水云台的运营之道”是全国遴选出的20个传统工艺振兴案例之一。该公司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手工制作方式,打造出“蝴蝶妈妈”品牌的领带、围巾、披巾、苗族时装、壁挂绣片、民间风俗画等手工苗绣文化系列产品。以“公司+合作社+农妇”的经营模式,利用电子商务拓宽市场,在淘宝网、那家网、家有在线等销售平台,同时还利用香港的贸发网将产品推荐到国外,带动了乡村妇女致富。本次案例遴选工作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委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题组开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题组结集20个优秀案例出版了《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旨在激发中国传统工艺的自身活力,推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舞水云台公司绣娘们为订单加班
来源:黔东南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