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全域旅游看贵州:“黔银”越时光的银花盛装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全域旅游
银饰对于侗族人民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魏晋时期繁钦的一首《定情诗》,将缱绻浓情寄于金银璀璨的定情信物之上,令人满目生姿。“穿金戴银”自古以来便是中华儿女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物化表现,而润泽质感的银饰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贵州,世代居住着十七个少数民族。悠久的银饰文化犹如“画龙点睛”一般,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添上绚丽的一笔。水族姑娘层层叠起的银项圈、侗族男女的银冠银簪、苗族姑娘的盛装银花……随着岁月的变迁,贵州银饰文化更加地多姿多彩。
贵州苗族银饰
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姑娘为何钟爱银饰?这要从历史说起:古时候,由于长期的战争,苗族进行了数次大迁徙,最后定居在西南地区。在迁徙过程中,苗族人把家产换成银子,打造成银器方便戴在身上。他们认为银器可以辟邪,还能去毒,让家人远离灾难。由于大迁徙,苗族人的文字逐渐丢失,除了山歌和口传,他们通过服装上的刺绣、银饰图案来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所以银饰被称为苗族“穿在身上的史书”。
银饰在苗族文化中象征着财富,苗族人对银饰追求多、大、重的审美价值取向。随着历史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苗族人对多、大、重的追求便越加浓烈。苗族姑娘们头饰上的大银角、脖子上的厚重项圈、一身银花的盛装,从头到脚银装盛裹。银饰在苗族人眼中不仅是单纯的装饰,更是“灵物”,记录着苗族的历史文化,凝聚着苗族的民族灵魂。
贵州水族银饰
配在身上的图腾
水族银饰纹样的选取与生活的环境以及原始宗教崇拜是紧密相关,大致可分为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等类型。这些纹样反映出了水族人的审美意识、民族心理、宗教观念和历史民俗等,因此也被称为是水族人“配在身上的图腾”。
水族银饰以花丝著称,其工匠善于花丝点珠,盘龙团凤,工艺精细至极。水族女子,一身青衣,无绣饰,通身上下以银饰装扮,黑白辉映,也能达到至美境界。作为饰品,婚嫁时装扮新人寓意美满幸福;作为器物,从心理上为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水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根植于水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
贵州侗族银饰
戴在身上的符号
银饰对于侗族人民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侗族银饰纹案与女儿家的刺绣一般集自然万物与一体,彰显了侗族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心。动植物图纹反映了其耕作牧植的文化、图腾纹折射出侗族原始古朴的世界观、自然景物的图纹则表现出侗族崇敬自然的理念,特定的符号纹记纪录了侗族人们的民俗与历史。
侗银并不是广义上的纯银,它是侗族特有的一种合银,戴过后如长期放置,饰品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映,正如时光所留下的痕迹,见证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温度。“男传地,女传银”是侗寨固有的传承习俗,所以银饰作为女子最重要的嫁妆,不仅显示着家人的财富能力,也承载了侗家几代人的爱。
黔银手镯银花灿烂而朴实
黔银在历史长河的韬养下,将贵州民族特色齐聚一身。面对新的社会发展,传统银饰艺术不断地升华。银饰从富贵人家的专属品,走进寻常百姓身边,一份小小的银戒指、一个绚丽典雅的银帽......黔银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深入人们的生活。
黔银从粗糙走到精致、从富贵走向生活,一件件令人称奇的作品,一份份满怀爱意的银饰,已然成为民族象征性的符号,这个符号创作出了属于黔银的文化结晶。
内容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