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全域旅游看贵州:自带气场,贵州“南大门”因文而盛!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全域旅游
为展现独山历史的积累和沉淀,独山古风博物院应运而生。
古风博物院是一所集文物收藏、研究、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
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的黔南重镇独山,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东汉学者尹珍的家乡,清代“西南巨儒”莫友芝故地。所谓“毋敛古国”,就是这里。
奇峰怪石、深山花海,喀斯特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其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古风遗迹、深河记忆,历史馈赠诸多文化元素,令它内心丰满无比。
近年来,独山以文化惠民为重点,以文旅融合为载体,为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发展与传承,深入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独山影山文化、抗战文化、花灯文化、民族民间故事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产品、景区建设。同时,以花灯、歌舞、小品、书画、文学、摄影、工艺品、特色美食等为载体表现独山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制作旅游商品,致力文化产品实体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不断拓展旅游产品种类和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业态,提升经济效益。
如今,进入独山境内,高耸的城墙下连接着宽阔的柏油路,古色古香的阁楼鳞次栉比,它正以崭新的姿态崛地而起。
踏寻历史记忆,追本溯源
她们头绾螺半高髻,面部圆润,着窄袖内衫,下着长裙。手中持有各式乐器:排箫、琵琶、长笛等,各司其职,姿态优美……这是唐代金累丝乐俑。
“乐俑共七件,均为女性,全身用金累丝工艺打造,造型雍容华贵。”
“此组乐俑保存完好,人物刻画传神,衣着纹饰华丽。透过她们,再现1000多年前唐代皇宫贵族宴请宾客之时,厅堂雅室、轻歌曼舞的场景。”
……
贵州独山古风博物院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蒙家伦解说道。他的身后,20余名游客紧紧跟随其脚步,一同穿越历史,沐浴古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化惠民也成为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
为展现独山历史的积累和沉淀,独山古风博物院应运而生。
造型精致独特的器具引来诸多参观者驻足拍照
该院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文创、交流和知识传播为一体,以“文博城”的规划理念,打造如意苑博物馆、乐殿博物馆、金银器博物馆等系列专馆和文化交流中心。
2019年8月8日,开园当天,其中,乐殿博物馆是展示舞俑、乐器等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类藏品的专题性博物馆,如意苑博物馆则是中国福寿吉祥文化专题馆,展示的主要是福寿文化藏品。
开放的乐殿和如意苑两个博物馆中,共展出藏品1300余件,为唐、明、清等朝代的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皿等。
每一件藏品前,都能看见不少驻足观赏的游人,大家看得投入、赏得认真,还不时拿出手机、相机等,一边拍下精美绝伦的藏品,一边赞叹不已。
“虽然如今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我仍愿意走进博物馆,与过去相连接。”在博物院内,从重庆带着一家四口前来参观的孙先生笑言,“我算是个‘博物馆’迷,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到当地的博物馆去看看。我认为,只有对历史文化心存敬畏,才能更好的教育子孙后代。”“古风博物院落户独山,让独山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参观国家级文物,更能领略到中国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非常有意义。”来自广州的李先生一边用手机拍下精美的展品一边说。
手把管乐的金镂丝乐俑能否让你畅想昔日大型皇庭音乐会
“院内藏品类别繁多,有璀璨的金器,玲珑剔透的玉石摆件,每件都十分精美,在这里游走,仿佛穿越了年代,场面很震撼。”贵阳来的王女士沉浸在丰富展品的海洋中,十分陶醉。
形象生动的乐俑、婀娜多姿的舞俑、古色古香的古琴,一件件做工精致的藏品静静摆在展示柜内,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显得古韵十足。
“博物馆绝不是藏品的仓库。”采访时,蒙家伦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观众看到一件器物,仅仅了解它的名称、尺寸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进一步了解到它对应的哪个朝代、具体有什么功用、背后有哪些故事,才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文化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将散落于民间的藏品汇集于独山,就是为了增强独山的文化内涵,扩大文化范畴,让更多人有更多的机会零距离感受中国古代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如丝丝春雨,润物细物,受益千家万户。
黔南州副州长胡晓剑表示,古风博物院的开园,成为独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独山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基因与生态美景有机结合,并以古风博物院为载体,举办文博节、文化论坛等活动,打造全产业链旅游精品,进一步拓宽“影山文化、抗战文化、花灯文化”等文化名片的外延与内涵,以更高的层次、更大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开创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新格局,为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影影绰绰的参观者为博物馆凭添了几分肃穆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果有时间,不妨走进博物院,感受藏品背后的“前世今生”,追溯现代文化发展的起源,浸染“文化自信”。
回望硝烟弥漫,汲取自信
400多年来,它默默横跨于深深的河谷之上,任凭风起云涌,它依旧耸立于青山绿水间。
这座位于独山城北的深河大桥成为日军侵华的“最后一桥”,也是日军侵华的终点。故有中国抗日战争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之说。
而深河桥背后尘封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
75年前,护寨队员卢永章和卢坤山利用有利地势伏击日军,卢永章用步枪打死两名日军,卢坤山迅速用斧头劈死一名日军……75年后的今天,采访组来到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缅怀英烈,共叙抗战烽火岁月,探寻红色抗战文化。
“今天已经是接待的第3个团队了,到了周末人流量更大。”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大厅人头攒动。“先进去20个,余下的请稍等。”工作人员不时招呼前来参观的游客。
一座牌坊足以勾起那段镌刻在心底的深河记忆
为了让独山的抗战文化史“活起来”,2003年,黔南州政府和独山县政府开始规划,共同开发打造“深河桥抗日文化园”。
该园区位于独山县城北9公里处,占地面积500亩,景区交通便捷,210国道和贵新高等级公路穿园而过,主要以展现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抗日史实为主要题材。
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先后被命名为贵州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阵地作用。
同时,园区也是贵州省抗战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为贵州南线旅游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园内设有“黔南事变”陈列馆、贵州抗日陈列馆,馆内还陈列了大量翔实的图片、史料和实物,从中可了解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脉络、贵州各族人民抗战及“黔南事变”发生始末。
“触摸姓氏墙,我有种撕心裂肺的感受。”贵州大学学生小陈说,他的曾祖父也是一位抗战老兵,从记事起,家里人就一直给他讲曾祖父抗战的故事,因此,每当他看见这些历史印记时,心情许久不能平复。
游客走过微缩版的“卢沟晓月”
出园区前,一幅美国老兵重访独山抗日战场的照片,让心情沉重的参观者稍显轻松。
这幅画作描绘了60多年前,美军上尉富兰克·亚瑟·格里森来到独山,和中国军民一起抗击日本的侵略。2008年10月13日至14日,老人已经步履蹒跚,但回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伫立在独山县的战斗遗址上,让富兰克不禁回忆起了当年的战斗生活……
“很多抗日英雄与独山人民一起浴血奋战,他们不怕困难、不屈不挠、坚决抵抗、不怕牺牲,一切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抗战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已是光辉永存。”园区一位讲解员说道。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独山仍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处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但无论工作遇到再大的困难,前进道路上遇到再大的阻碍,抗战文化的这股精神力量都在激励和推动工作前行。
独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县城,却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遗留了无数瑰宝。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改变总在不经意间发生。滴水之功日积月累,惊觉时才发现悄然间的变化,已沉淀为天翻地覆的升华。
近年来,独山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提质提速,融合发展,以5A、4A级景区标准,加快县内各景区的建设工作,全力推动酒店、书院、客栈、山庄全面建设和改造升级。
游客参观抗战陈列馆
同时,深度挖掘抗战文化、花灯文化、影山文化,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精心设计古国毋敛城、净心谷、深河桥一日、二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营造“处处是风景、人人是形象”的浓厚氛围。
文化对心灵是一种洗涤,提振文化自信,建设文化高地,独山正在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样的文化能带给人们一种生活的力量。
内容来源:多彩贵州网 大美独山
作者: 杨婧 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