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ICP备2020010051号
年近了,糍粑更糯了,回乡的脚步也紧了!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全域旅游
离乡的人,回家的脚步更紧了。
腊月的贵州,是日子过得最缓慢的时候。烟雾萦绕滋滋燎燎熏着腊肉的柴火声,彼起彼伏吆吆喝喝打着糍粑的棍棒声,交织着如同一首岁月悠悠的思乡曲。
离乡的人,回家的脚步更紧了。
年近了,关于味道,关于家的情愫,愈加浓烈。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无论走的再远,总会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永远指引着家的方向,无论天南海北,都想回到那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故乡。
糍粑,就是这样一种朴素又长情的存在。
寒冬腊月,围着炭火,烤一个软糯香甜的糍粑,烤到两面焦黄,就着豆粉或者甜蜜的酥麻糖,那份口中唇齿留香的味道,心里满载幸福的憧憬,都是与年密不可分的记忆。
在贵州,各种重要节日打糍粑、吃糍粑是千百年来不曾改变的习俗,因为糍粑象征的是团圆和圆满,浓浓的糯米香味,黏住的是亲情和幸福味道。
每逢打糍粑,刚蒸好的糯米香气四溢,冒着热气被倒进木臼中,围观人的、吆喝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如同在欣赏一场场精彩的特技表演。
打糍粑是个技术活,讲究快、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黏糊糊的有韧性。你一槌我一槌,棒槌落在臼里的声音“啪”“蓬”地呼应着,此起彼伏,抑扬顿挫。
将打好的糯米团一捏一拧一搓,就做成了圆溜溜的糍粑,没有比这个时候更新鲜美味的食物了。
刚出锅的糍粑极有韧性,用手一拉能拉成长长的条。
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豆面拌上白糖的调料端上,将糍粑沾上黄豆面和白糖,咬上一口,糯米的柔软可口和黄豆面独特的香气交织,堪称绝配了。
成年人的不易,大概就是在吃着一块糍粑的时候。仔细想想,它也挺像我们呢?
谁不是一片空白来到这个世界上,进入社会不就是被搓圆襟扁的过程。
只是有人会担心,原来的棱角是否会被磨平。害怕会失去所谓的自己,或者初心。事实上,真实的生活不就是把人搓圆襟扁。
糍粑在这一路摸爬滚打中变得好吃,甚至还有了丰富的吃法,这一颗颗或圆或扁的糍粑,以它被搓圆襟扁的人生告诉我们:即使经历揉圆压扁,蒸煮煎炸,依然可以保持温柔香甜。
内容来源:多彩贵州网、走进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