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来源: 多彩贵州文化云 全域旅游

中国戏剧家曹禺先生说: “撮泰吉”是戏剧“活化石”。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 “cuō tài jí”

不是平时公园大爷们的太极哦~

而是"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中国戏剧家曹禺先生说:  “撮泰吉”是戏剧“活化石”。

曲六乙先生说:  “撮泰吉”是中国戏剧珍贵的“活化石”。 

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撮泰吉】是彝语音译,“撮”是“人”,“泰”是“进化”“变化”,“吉”是“玩耍”“游戏”“表演”。从整个演出内容看,“撮泰吉”应翻译成“人类变化(进化)的游戏”,简称“变人戏”。它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嘎寨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撮泰吉】被誉为“人类的祖宗戏”,“人之初,戏之始,彝之源”。

[b]

[/b]

2006年5月20日

彝族【撮泰吉】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b]

跟着小编了解更多【撮泰吉】的信息

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历史渊源

关于【撮泰吉】产生的年代,因史料缺乏,现已难以稽考。从戏的内容分析,可能孕育于汉时期,以后经过不断修改、补充,到清代中叶才基本定型。千百年来,【撮泰吉】默默无闻地在贵州西部的深山野林中自生自长,它很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而保留了浓厚的原始艺术的本色。

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生长环境

【撮泰吉】如今只流传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该村地处海拔2800多米的芦虹山区,这里山高箐密,气候寒冷,霜冻期长,当地人民生活比较清苦。由于医药卫生和科学文化的相对落后,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村民遇上天灾人祸时习惯用祭山神、打粉火、滚鸡蛋、念鬼等手段驱灾除疫,祈求平安。

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表演面具

【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其面具浸透了一种原始的积淀;前额突起,鼻子直长,以明显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记。没有眼珠和牙齿,只在相应的部位剜出孔穴以表示眼睛和嘴巴;没有眼珠的空洞,似乎能穿透千年的岁月,人与神、生与死都变得模糊。单纯、稚拙、懑憨、怪诞是“撮泰吉”面具的整体风格。

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

表演形式

【撮泰吉】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旨在驱邪崇、迎吉祥、祈丰收。若遇天灾人祸,年成不好,则隔几年才举行一次。

◆【撮泰吉】表演主要分为祭祀、耕作、喜庆、扫寨四个部分,其中耕作是全戏的核心,主要反映彝族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通常由10人至17人演出,主要分工是三人演狮子,两人扮牛,两人打锣鼓,四人举灯笼、火把,六人扮角色。演出都是在夜间山野朦胧、神秘幽深、惊险恐怖的气氛下进行,火把、灯笼闪亮发光,交相辉映,戴着面具的演员个个威武雄壮,模拟前人劳动生活的形状。目睹此景,让人感到置身于老祖先生活的境地,精神亢奋,内心激动,好像祖先就在身旁,什么鬼邪,灾害都会躲得远远的,不敢再来,来年将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非遗传承看贵州: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撮泰吉

■■■■■

代表剧目

 彝族撮泰吉的代表剧目有《变人戏》、《扫火星》、《耕耘舞蹈》等。

传承保护

【撮泰吉】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艺术创作的结晶。在交通文化都不发达的年代,他们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又能传承下去,最佳的办法是用歌、舞、戏的形式,即可以口传心记,亦可以寓教于乐。

【撮泰吉】正是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彝族古戏,不论从它反映的内涵,还是其表演的形式,都是彝族的独创作品,没有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撮泰吉”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无论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还是在戏剧、舞蹈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内容来源:多彩贵州文化云

相关推荐
  • 新华丝路:文化旅游节在中国常熟开幕

    新华丝路:文化旅游节在中国常熟开幕

  • 和ZHEMARK PR一起在这场高端游艇盛会里, 触摸精英品质生活

    和ZHEMARK PR一起在这场高端游艇盛会里, 触摸精英品质生活

  • 安踏马赫4代全新上市,助力"2024安踏马赫游戏"全面弹射升级

    安踏马赫4代全新上市,助力"2024安踏马赫游戏"全面弹射升级

  • 贵州授予一批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等称号

    贵州授予一批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等称号